第二,考研是一个你换专业的机会。
我想大学期间最悲哀的事情不是你找了个不靠谱的对象,而是学了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中国有句话叫“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想做别的行业,该换就换,绝对来得及。
如果你听过我的讲座,会对我的口才有极深的印象吧?那是因为我在上学的时候是学院辩论队的主力一辩,人送外号“张大辩”。我们辩论队的三辩姓王,人称“王三”,前面有提到过他,王三脾气不太好,学了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我觉得他不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简直就是恨自己的专业,各种挂科。每次期末考试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哪科考得不好可能会挂科,王三想的是哪科考得好可能会过。在我们学校,如果你挂科达到25个学分,毕业的时候是没有学位证的,王三大二上学期就完成了此等壮举。在大三下学期更是挂科达到50个学分,成功刷新了我院的挂科纪录。而更令王三闹心的还不是这个事情,而是王三找不到女朋友,原因非常简单——他们专业女生少!别看王三学习不好,但是工作并不难找,因为人家是学水利的。学水利是干吗的?本科毕业可以去修水电站。王三到工地上报到后呆了,不到半个月就抱着自己的档案跑回来了,信誓旦旦地跟我说要考研。我说:“你要考什么专业啊?”他说:“我没别的能耐,就是能说,将来当个律师还是可以的吧?”王三就在郑州的郊区租了个房子废寝忘食地学习,第二年被武汉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录取,现在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有北京户口。他们村的人听说他有了北京户口,提亲的人能从北京南站排队到八达岭长城。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我们说兴趣是人工作最大的动力,不喜欢自己专业的你还在等什么呢?
第三,考研是一个转换城市的机会。
哥们儿,你在哪个城市上学?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还是沧州、宜春、齐齐哈尔、石河子、凯里(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你喜欢你所在的城市吗?你想在你上学的城市工作吗?你想在你上学的城市发展吗?
有同学说:“我可以先考西安的研究生再到北京混啊!”但是你想过没有,北京的企业到西安招聘的有多少?而你在西安能第一手获取北京的招聘信息吗?如果你不考研你最有可能在哪里工作呢?答案肯定是家乡或者你上学的城市及其省会。考到你想去的城市,提前了解这个城市的人文、交通、经济状况,我觉得这绝对是件有必要的事情。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几乎走遍了中国,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好,当然也有我不适应的地方,那些准备跨区域考研的同学要想好了。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小城市生活压力小,生活安逸,30岁之前买房买车基本上不是问题。我的家乡在齐齐哈尔,齐齐哈尔是丹顶鹤的故乡,有着全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一年四季天都是蓝的。齐齐哈尔烧烤全国闻名,我每次回家第一件事一定是去一家叫作“美好生活”的烧烤店来盘韩式拌肉,再来份大片肉,蘸上东北烧烤独有的干料或者湿料,那叫一个过瘾。房价也不高,再买辆车,生活惬意。但是小城市的劣性也是存在的,比如,大公司很少,工资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再往上升是有难度的,做什么事情,关系比能力重要得多。
当然,我强烈建议你想去哪个城市,就利用课余时间去这个城市感受一下。我每年都会遇到这样的同学,跟我说:“老师,我想去南方。”我说:“你去过吗?”他说没有。我说:“那你为什么想去南方啊?”他回答说:“我喜欢呀!”我就不明白了,你没去过咋就喜欢了呢?假如我要娶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人,我说我喜欢她你信吗?我都不信!所以,自己想好了,去实地感受一下,那毕竟有可能是你生活一辈子的地方!
第四,考研是一个转换学校的机会。
这几乎是大部分考研同学的考研动机。
名校与普通高校的就业条件确确实实差别很大,如果各位有兴趣,到名校的招聘会现场去看看,再到自己学校的招聘会现场看看,你就会发现档次完全不一样。
我本科就读于河南省最好的学校——郑州大学,如果一个企业在河南只开一场招聘宣讲会,几乎可以确定一定是在郑州大学开。如果这个企业是一个超级好的企业,郑州大学可能也开不了。不知道哪个媒体每年都会做一个“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雇主公司评选”,谷歌几乎年年排在第一位,这家公司的待遇、福利都非常不错,据说这家公司会聘用在世界厨艺大赛中获奖的大厨给自己的员工做饭,在办公楼的天台有自己的游泳池,工作累了可以下去游一圈。你想去吗?可惜的是这家公司从来没有去你们学校招聘过,是不是?
第五,考研是一个拓展人脉关系的机会。
研究生阶段认识的人,和你在大学时期认识的人是不一样的。
首先,你的导师是你一辈子最重要的伯乐。你的导师之所以能够成为你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导师,说明他的学术能力、交际能力、教导能力等各种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很多导师都有自己的公司和项目,这是目前研究生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口。另外,他的人脉关系非常广,毕业的时候,你导师的一封推荐信、一句话,可能比你自己投一百份简历都好使。
其次,你的校友、师兄师姐都是你潜在的人脉关系。在北京的五道口,有一个全国学金融的同学梦寐以求的地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就是原来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此学院从招生到现在30多年,之前毕业的校友要么进入了中国金融行业最顶端的系统,要么自己开设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证券公司,而现在毕业的研究生大多都进入了校友经营的公司。在北京,国有四大行总部的人几乎都来自北京各大财经名校。我认识的人大的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几乎都去了国有四大行;各地的国家电网公司相当一部分领导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中国的石油系统到处都是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学校的往届校友;在铁道部,在任何一个铁路局几乎都能找到北京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原兰州铁道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前辈。当你应聘的时候,很有可能你的主管、面试你的人跟你毕业于同一个学校,你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优势。
还有就是你在研究生期间与实习单位的关系。研究生实习和本科生实习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本科生实习几乎就是走个过场,很多专业的实习与其说是实习,还不如说是参观工厂;而研究生阶段的实习一般都是实际项目的合作和接触,很多研究生毕业后被自己的实习单位接收为正式员工。
所以如果你想结交业内高端人才,考研几乎就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途径了。
如果你在以上几个方面有需要,那么你最好准备迎接这一年多的挑战。如果你没有这些需要,那你大可不必考研。
是不是所有的研究生都值得读?
考研的好处这么多,那是不是考研就一定好过其他选择呢?不一定!
中国现在的研究生教育里,有的学校真的不敢恭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作“学历无用论”,说在很多专业或者行业学历并不重要,诸如此类。我想说,我承认中国很多大学的本科也好,研究生也好,确实不值得读。其实我从来不觉得所谓的能力就是你学习成绩好,我觉得大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技能。这个人学习不好,其他方面有没有特长?不管是研究生阶段的实习,还是本科阶段的实习,能不能不走马观花?我说的这个事情,不仅发生在大学本科阶段,有的也发生在研究生阶段。有的人就问我:“老师,学历重要还是工作经验重要?”我就会反问他一个问题:“你说的学历是哪个大学什么专业、哪种学历?你说的工作经验,是什么企业、什么岗位的工作经验?你确保你工作这三年能获得所谓的经验吗?”
在这里,我也呼吁那些影响力比我强的大牛,当你们在教导大学生应该怎么去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引导学生,告诉他们社会的真相!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看过某企业的老总在某高校的一场演讲,这所学校其实还不错,但是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至今还没有一个硕士点。这个企业的老总上去就说,学历没有用,在他们公司能力最重要,只要努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句话我也说,但是我说的是考研的梦想,大哥你说的是什么梦想?而在这家公司,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去后,工资待遇是不一样的。既然我们学校也好、社会也好,一致强调能力最重要,可是我们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当中,学校到底培养了学生的什么能力?
说得有点儿跑题了。
其实我想说,有的学校的研究生真不值得去读,中国最起码三分之一的研究生读了跟没读其实没啥两样,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学校又玩了三年,混了个所谓的研究生学历!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在考了研究生后,放弃了最后的录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