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日甚,风雪更急。燕王心忧北平,昼夜兼程。他老于军事,行军之外,广布斥候,派出百余轻骑,从南至北散布数以百里。
这一日,行军之际,北方风雪现一道人影,近了一瞧,却是派出的斥候之一。
斥候背上中箭,满身是血,见了燕王,气息奄奄地道:“西北有大队蒙古兵,他们也发现我们,追赶一百多里,同行六七人,只我一个回来……”说完口吐血沫,歪着头掉了气。
燕王脸色阴沉,下令扎营,召集心腹诸将,说道:“不出所料,蒙元大军南下,趁我跟朝廷交战,想要坐收渔人之利。”
“此事甚为棘手。”道衍拈须沉吟,“蒙人蹑我之后,有如刺芒在背。我与朝廷无论胜负,难免都会削弱,那时蒙人趁虚一击,只怕燕云不保。燕云为中原之门户,若为蒙人占据,好比登高山而转巨石,趁势而下,无可抵挡。”
张玉道:“朵颜三卫与蒙元同族。蛮夷枭獍之性、反复无常,我若强盛,还可驾驭,倘若对阵朝廷、一战不利,三卫、蒙元内外呼应,必定一发不可收拾。”
“此话不然!”邱福说道,“蒙古大汗坤帖木儿出身黄金家族,实权却操在国师铁木黎手里,三卫对黄金家族还算尊崇,可对铁木黎颇有成见。若说攻打铁木黎,朵颜三卫未必落后于人。”
“如今之势,要么先南后北,要么先北后南。”道衍说道,“先解北平之围,必为蒙元所趁;但若北击蒙古,侥幸取胜,损失必多,恐怕无力对抗朝廷。”略一停顿,幽幽叹气,“正所谓:身陷维谷,进退两难。”
诸将七嘴八舌,说了半晌,也无定论。燕王踱来踱去,忽而低头沉吟,忽而举头望着帐顶。突然,他停下步子,帐中顿也沉寂下来。
“朱能!”燕王开口。
朱能挺身出列,燕王慢慢说道:“你前往刘家口,召集本部兵马,佯装南下,将南军吸引到松亭关,缓解北平之围。”
朱能神色诧异,张玉失声叫道:“王爷,你要北上?”
燕王冷冷道:“我若就此南下,无异引狼入室。败给朝廷,不过帝王家事,丢了燕云,则是千古罪人。”他扫视众人,目光如电,“这是先帝的江山,我可不做石敬瑭!”
石敬瑭本是五代时后唐大将,因与皇帝有隙,起兵造反,求救于契丹皇帝,引狼入室,攻灭了后唐。作为报偿,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致使中原关隘尽失,此后三百多年,中土各朝无险可守、无马可用,受尽北方蛮族践踏欺凌。朱棣畅晓史书,深谙兵法,决心不计成败,也要坚守燕云,以免胡人坐大。
帐中沉寂一时,道衍挺身站起,肃然合十:“王爷胸襟博大、志向宏远,自古雄主无以过之。”
诸将也受触动,纷纷跪伏:“王爷英明。”
“都起来!”朱棣一挥手,“汉军不擅骑射,统统留下。兵贵神速,我只带朵颜三卫。”
张玉犹豫道:“王爷明断,朵颜三卫与蒙元同族,万一不听调遣,岂不误了大事!”
“怕什么?”燕王冷冷说道,“封锁消息,趁夜偷袭,一仗打完,他们连对手是谁也不知道。”
如此繁复情势,燕王三言两语就轻轻化解,诸将恍然之余,均是五体投地。接下来,燕王又分派诸将整军备战,独将道衍留下,问道:“宁王近况如何?”
“落落寡欢!”道衍说道,“正如王爷吩咐,我将他与王妃、公主分置两处。但以贫僧之见,夫妻兄妹,人伦之常,不如让他们呆在一起!”
“这个老十七,打小儿多愁善感,平日自命风流,遇上小小挫折,就跟经了霜的茄子一样。”燕王冷哼一声,想了想说道,“也罢,我去看一看他!”
二人出帐乘马,来到宁王帐前,还没入内,就听琴声铮纵,幽沉寂寥,郁愤难舒。
燕王掀开帷幕,笑着踏入帐中。宁王见是兄长,吃了一惊,匆忙推开琴案、跪倒磕头。燕王抢上一步,将他搀扶起来,笑道:“你我兄弟,客气什么?”
“不敢!”宁王额上见汗,“君臣有道,不可乱了规矩。”
“成败尚未可知,君臣二字再也休提。”燕王说道,“这两日忙于行军,不曾与你把酒言欢;若有亏欠之处,老弟不要放在心上。”
“不敢,不敢!”宁王拘谨窘迫,如履薄冰。
“为兄此番来,想请老弟写一样东西。”燕王慢条斯理地说道。
宁王一愣,忙道:“小弟才疏学浅,敢当大任?”,!
看敌军怎么出招。”
乐之扬疑惑难解,待要追问,见她神气,再也不好开口。两人绕着湖岸寂然行走,不多一会儿,便将灯火喧哗抛在身后,只见浓云遮天、星月不见,平湖连波、寒烟笼罩,湖面上静得出奇,鱼儿摆尾也能听到。
寒风疏一阵,紧一怎,吹了一会儿,纷纷扬扬地飘起雪花,起初细如米粒,越下越大,扯絮飞羽,无所不至。
叶灵苏跳下马来,手捧雪花,悠然出神。
乐之扬忍不住说道:“叶姑娘,雪下大了,还是回去吧。”
叶灵苏只是摇头,牵着马走过廊桥,来到金龙亭中,扶着阑干,注目湖水,过了良久,轻声说道:“乐之扬,真有地狱么?”
乐之扬一怔,失笑道:“你问这个干吗?”
“若有地狱,我早晚会去。”叶灵苏幽幽地说道,“我这双手,太脏了。”她抬起双手,雪白修长、温润无瑕,突然间,数点泪珠滴在手心,经风一吹,凝结成薄薄的冰片。
乐之扬一时答不上话来,半晌才道:“千错万错,全都怪我。”
“不!怪我!”叶灵苏摇头,“我是不祥之人,先害死了我娘,又害死了华盐使、楚先生,现如今,更害死了千百人,我活在世间,就是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