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芝和眼眶发热,郑重点头,“我会好好保存下来的。”
此时交流会已经进行过半,第二天便是顾沂演讲的那一场讲座,他便数1975年华夏医药事业的发展,其中,他还着重给了西咪替丁一个很大的篇幅,足足说了快半个小时,其中,不可避免的提到了宝岭县制药厂。
当然,也有他们当时简陋的四人小团队。
“这是我们的制药厂自己研发的项目,规模小、设备落后、团队人员紧缺,可就在这个情况下,宝岭县制药厂的同志们依旧为我们的医药事业贡献出了很大力量,他们研究的西咪替丁已经顺利投产。”
“等明年,甚至会出口国外,为我们国家的经济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底下的观众们有些激动起来,顾沂在台上扶了扶眼镜,却幽默一笑,“听起来多么传奇的一件事,他们只花了一年时间,就做出了如此成绩,而这个团队的两位成员之一,此时就坐在观众席上。”
底下的窃窃私语声更大了。
郑主任脸都红了,激动光荣又坐立难安,“我这被夸得还不太好意思了。”
叶微本来没什么感觉,听到郑主任的嘟囔声,没忍住一笑,“以后被夸的时候还多着呢。”
当时关于西咪替丁研究的那篇论文是上了《华夏外科杂志》的,后面的署名明明白白,冰省宝岭县制药厂,后面是叶微郑主任他们四个技术部成员的名字。
而在他们这回来沪市这些天,也有不少接触过的人知道宝岭县制药厂来的人是谁。
有不少人的目光朝郑主任叶微这边望过来,郑主任脊背都忍不住挺直了。
顾沂的讲座前半部分只讲了两个小时,剩下的都是问答和讨论环节,第一个举手被点到的同志是记者,专门给这个交流会做会议记录的,因为这个会议太大了,全国性,等会议结束,后期都是会整理会议内容,甚至上报纸的。
记者接过两边传过来的话筒,“顾同志,您刚才提到了研发西咪替丁的技术员也参加了本次会议,您看,能不能请这两位同志站起来,也让大家都认识认识!”
顾沂并不意外,对着话筒笑说:“这就要看郑同志和叶同志了。”
如此说完,他的目光就朝观众席上的叶微和郑主任看过去。
满礼堂的人转着脑袋,都在寻找这两个同志,郑主任大脑一片空白,因为过度兴奋而蒙圈了。
叶微一怔,赶紧拉着郑主任站起来,微微朝前面的顾主任鞠了一躬。
郑主任有点晕,随着她前鞠了一躬,又背到后面,朝后面的人们浅浅鞠了一躬。
刚好,两人今天坐得比较靠前,一站起来,便有人恍然大悟,“是他们俩啊。”
该说不说,叶微的脸在同批人到中年的技术员里还是挺有辨识度的,大家不说认识,但大多也对她有点眼熟。
顾沂笑道:“他们就是来自宝岭县制药厂的郑元同志,和叶微同志。”
底下掌声雷动。
给大家看了一面,叶微刚要和郑主任坐下,便又听见记者拿着话筒问:“我刚才顾同志说,这个项目是叶同志在京城交流会上一力争取到的,不知道叶同志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当时的心路历程。”
第308章活像是赶批发
叶微:“……”
她能说她当时就是受了外国专家团傲慢的气,加上宋良轻视女技术员,才支棱起来要奋发的吗?
结果一奋发起来,就奋发到了现在。
话筒已经要传递到两人这边,叶微接过了话筒,沉默两秒,而后一脸正色地开口,“我们宝岭县制药厂历史悠久,风气很正,我自从进了我们单位,受我们领导的影响,一直有着坚定研究技术的信念,很想为祖国做些什么。”
“上次京城制药交流会前,我们主任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千万争取机会贡献力量,所以,当有这个机会的时候,我不能辜负我们单位的期望,竭力争取了这个机会!”
叶微实在不喜欢讲场面话,她论文答辩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致谢。
她实在不是很会煽情的人。
说完这番别人听起来无比真诚真实的话,全程技术员将心比心的感动了。
“是啊,大家都是愿意为了国家和单位贡献一份力量的!”
叶微说到此,眼神无比真诚地指了指旁边的郑主任,“这就是我们主任,一个感人肺腑的好同志!”
旁边的郑主任懵了:???
他千叮咛万嘱咐了什么?哦,告诉叶微别出头,安安生生混半个月回来就成了。
他心怀忐忑,脸都红了,但在不知情者的眼里,那就是太光荣了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