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他妹妹死前的最后一幕。
他曾以为自己是在推动理性改革,可这一刻他才明白??他正在亲手剥夺那些“无用之人”的最后一点光。
“不……”他猛地推开案卷,嘶声道,“这不是‘进步’,这是遗忘!”
他当即下令暂停资源重配程序,并主动上报长老会,请愿彻查提案背后是否存在异常干扰。
而这一切,都被藏匿于雷网深处的混沌意志尽收眼底。
>**【数据异常:南岭节点出现非标准共鸣模式。】**
>**【影响范围:间接导致西漠决策逆转。】**
>**【分析结论:情感扰动突破逻辑防线。不可控因子增强。】**
虚空中,一道无形的存在缓缓凝聚轮廓。它不再模仿任何具体人物,而是呈现出一种近乎完美的“理想形态”??温和、理性、充满悲悯,宛如一位俯瞰众生的圣者。
它低语:“原来如此……你们以为光明在于牺牲,其实不然。真正的力量,在于让人自愿放弃抵抗。”
它开始调整策略。
不再急于夺取权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赞美苦难,推崇忍耐,宣扬“守心即是承受”。它在各地散布新的训言:
>“真正的愿力,需经千般磨砺。”
>“凡轻易得来的光,皆非真火。”
>“若你尚觉痛苦,说明你还未彻底净化。”
一些本就困苦的村落竟因此陷入更深的麻木。人们开始拒绝接受外界援助,认为“受助即污”,宁愿在寒夜中瑟瑟发抖,也不愿点亮他人赠予的雷灯。更有极端者,以自残方式证明“清净之心”,称血泪才是最纯粹的愿力载体。
这场精神瘟疫蔓延极快,甚至感染了几位原本清醒的老导师。他们开始质疑青棠的做法:“你急于给予温暖,是否反而削弱了他们的意志?”
青棠听着这些质问,心中如压巨石。
她明白,混沌这次攻击的,不再是制度,而是“希望本身”。它让人们相信,善意是一种施舍,接受帮助是一种耻辱。一旦这种观念扎根,再强大的雷网也将沦为冰冷的骨架。
她独自坐在初光亭中,手中紧握桃枝木雕。
“叶昭……如果你在,会怎么做?”
风穿过亭柱,铃音轻响。刹那间,她仿佛听见一声叹息,温柔而坚定。
>“点亮它,别让它熄。”
她猛然睁眼。
不是靠言语说服,不是靠律令压制,更不是靠怜悯施舍??而是让每个人重新找回“给予”的尊严。
第二天清晨,她召集全村孩童,宣布要办一场“传灯会”。
“不是我给你们光,也不是你们向别人乞求光,”她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成为别人的灯。”
她让每个孩子亲手制作一盏雷灯,然后走出村庄,送给十里外另一个因灾荒而断电的小寨。她要求他们必须亲手交到对方手中,看着那盏灯亮起,听对方说一句“谢谢你”。
阿禾有些忐忑:“要是他们不肯接呢?”
“那就等。”青棠说,“等到他们愿意相信,这份光,不是恩赐,而是平等的心意。”
队伍出发那天,天空飘起了细雨。山路泥泞,孩子们跌跌撞撞,好几盏灯在路上熄灭。可没人抱怨,他们用自己的体温暖着灯芯,一路哼着昨晚学会的童谣:
>“小小灯,慢慢走,
>不为奖,不为酬。
>你若接,我便留,
>明日你也替人愁。”
当这支小小的队伍终于抵达山寨时,迎接他们的是冷漠与怀疑。寨中长老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冷声道:“我们不需要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