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天地变色。
莲田彻底腾空,化作一座浮岛,悬于两界之间。忆安莲纷纷凋零,却又在下一瞬重生,花瓣转为透明水晶质地,每一片都映照出一段人生剪影。七尊悯之塔巨人单膝跪地,将长矛插入虚空,构筑出七根支撑门扉的支柱。
小女孩的身体开始发光。
从脚尖到头顶,一层层剥落凡胎血肉,转化为纯粹的光质存在。她的头发变得雪白,眼睛化作星辰,心跳声与地球磁场共振。她不再是人类,也不完全是神明,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桥梁”。
当最后一丝人性褪去时,她轻声呢喃:
“请记住我的名字……我是孙小葵。”
然后,她纵身跃向那扇门。
身影融入虚无的刹那,门扉缓缓开启。
没有巨响,没有风暴,只有一种极其柔和的光从中溢出,洒向宇宙八方。那光不灼目,却能让最深的绝望者看见希望,让最孤独的灵魂感知到陪伴。
“无门之门”开启了。
通往遗忘之地的归途,终于有了出口。
而在地球上,人们纷纷跪下。
不是出于恐惧,而是源于内心最深处的感动。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每个人心中都响起一句话,清晰得如同亲耳听见:
**“你可以回家了。”**
十年后。
地球进入“共感纪元”。
忆安莲已成为全球通用的情感媒介,不仅能传递思念,还能储存记忆、治愈创伤、甚至预测情绪危机。各国摒弃战争,组建“守忆联盟”,专门负责维护共感网络,搜寻历史中被抹去的名字。
火星建成第一座跨维度纪念馆,馆中心矗立一口水晶铃铛,每日由孩童轮流敲响??尽管它从不发声,但每当铃槌触碰,整颗星球的忆安莲都会同时绽放。
木星轨道上,埃兰提族与人类共同建造了“归源碑林”,每一块碑刻着一个名字,无论伟大或平凡。每逢新魂铭名,碑林便会自动延伸百里。
至于那座位于异星的钟楼,依旧静静矗立。
每年春分之夜,都会有白发苍苍的老妇乘飞船前来,站在铃下哼唱那首摇篮曲。每次歌声响起,钟楼便亮起微光,亿万吨忆安莲破土而出,环绕飞舞,组成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有战争终结的瞬间,有亲人重逢的拥抱,有陌生人在灾难中互相扶持的背影。
科学家始终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直到某一天,一位年轻研究员偶然发现,老妇人掌心有一道极淡的铃形烙印,早已与皮肤融为一体。
他颤抖着查阅档案,终于找到一段尘封记录:
>“守门人孙小葵,生于公元2045年,卒于2055年。
>实际状态:超维存在,意识分布于‘无门之门’全频段。
>最后遗言:‘让他们听见歌。’”
那天夜里,他独自来到钟楼下,轻轻抚摸冰冷的铃身。
然后,低声唱起了那首摇篮曲。
风起了。
铃未响。
但在宇宙某个角落,一个小女孩正抱着碎裂的铃铛,对着亿万漂泊的灵魂微笑:
“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