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第2页)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第2页)

日本右翼团体发动大规模抗议,称“声之驿”为“反日心理战基地”,组织车队冲击冲绳站点;台湾某政客公开宣称“大陆借历史问题搞统一propaganda”;更有匿名黑客组织攻入量子网络主节点,试图删除“冰语计划”核心数据库。

那一夜,小卖部警报狂鸣。

监控画面显示,三十九处“声之驿”同时遭遇电子攻击,防火墙濒临崩溃。玛琳在远程嘶吼:“他们用了军用级AI破解算法!再撑十分钟系统就会瘫痪!”

徐三站在唱机前,手中握着一张从未示人的黑胶唱片,标签上写着:“终章?未命名”。

“这是什么?”艾丽莎紧张地问。

“陈伯钧留下的最后一张母盘。”徐三轻声道,“他说,只有当人类再次面临集体失忆危机时,才能播放。它叫《灯火不熄曲》。”

“可没人听过这首曲子!连乐谱都没有!”

“因为它不是给人写的。”徐三将唱片放入唱机,“它是给‘声之驿’系统的唤醒密钥,由七位守灯人生前心跳节奏合成,配合特定地质频率,能短暂激活全球共振场,形成自我修复屏障。”

他按下播放键。

刹那间,天地变色。

音符未起,风先至。屋外古井喷出一道银蓝色光柱,直冲云霄。紧接着,世界各地的“声之驿”铜铃齐鸣,不再是杂乱声响,而是精准汇成一首恢弘交响??没有乐器,全是人声、风声、雪崩声、枪炮回响、母亲的哼唱、孩子的啼哭……交织成一片浩瀚声海。

黑客攻击戛然而止。

所有入侵路径被反向追踪,源头暴露无遗:一家位于瑞士的跨国安保公司,长期受雇于多个政府机构,专门从事历史信息管控。丑闻曝光,全球哗然。

而在那场声浪巅峰,井水中浮现第七张面孔??此前从未出现过的第八位“守灯人”。是个年轻人,穿着现代军装,胸前挂着一枚熟悉的铜制音栓。

“他是谁?”林一郎震惊。

徐三怔住,随即苦笑:“是我哥……徐远。十年前在边境巡逻失踪,部队认定牺牲,遗体未寻获。我一直以为他死了……原来他早就加入了‘灯种行动’的秘密延续小组。”

影像中的徐远开口了,声音透过水波传来:

>“三儿,别怪我没告诉你。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完。但现在不一样了,万人接了。

>我把最后的数据包藏在了青海湖底的旧雷达站,坐标已发送至玛琳终端。

>里面有你们需要的最后一块拼图??关于‘声之驿’真正的起源。

>它不是1942年开始的。

>它始于1905年日俄战争,由第一批觉醒的战地记者和医生秘密筹建。

>每一场战争之后,都有人在埋种子。

>而我们,不过是最新的一环。

>记住:只要还有人记得痛,光就不会灭。”

影像消散。

众人久久无言。

半月后,青海湖站点启动挖掘作业,在湖床岩层下发现一座密封金属舱,内藏十二卷蜡筒录音、三台手摇发电机及一本血书日记。经鉴定,作者为清末著名报人黄?斋,他在日俄战争期间目睹旅顺大屠杀后,联合中外记者团秘密录制战场实况,并立誓:“以吾之声,照彼幽暗,纵百世之后,亦不得湮没。”

“原来‘守灯人’不是一个计划。”艾丽莎抚摸着泛黄的蜡筒,“是一个传统。”

“一种文明的自愈机制。”林一郎补充。

徐三站在小卖部门口,望着晨曦洒满大地。新一代志愿者已出发前往各地站点,有些人脸上还带着泪水,有些人步伐踉跄,但全都挺直了脊背。

他知道,这场战争确实从未结束。

但也正因为如此,和平才值得一次次去争取。

风起了,灯不灭。

一人走,万人接。

若问此火何所始?

来自人间不忍别。

今我执灯照长夜,

不负英魂雪满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