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璃月港外一处山坡上,第一块忆墙奠基。不同于传统的石碑林立,这面墙由无数透明晶片组成,每一片都能感应触摸者的脑波,自动投射出对应人物的记忆影像。当第一个家庭前来登记祖先信息时,墙壁竟回应般绽放出一朵水晶花,悬停于半空,久久不散。
而在至冬国边境的极寒哨所,那位曾参与抹除行动的退役士兵正独自守夜。他面前摆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他母亲年轻时的模样,背后写着一行小字:“勿忘姐姐,她死于‘思想净化’。”
多年来,他不敢提起这个禁忌话题。直到今日清晨,他收到一封匿名信,里面只有一张地图和一句话:
>“她在北纬度,冰湖之下。去找她,就像谢昭仪被人找到那样。”
他颤抖着手点燃炉火,将信纸投入火焰。火光中,灰烬竟凝聚成短暂的文字:
>**“记得即是救赎。”**
他披上旧军装,背上行囊,踏上了通往冰原的路。他知道,这一去或许再难归来,但他必须试一次。不是为了改写过去,而是为了让未来的人不必再问:“她是谁?”
同一时间,蒙德城外的酒馆里,昔日争论谢昭仪是否存在的学者们再度聚首。曾经激烈反驳她存在的一位教授,如今白发苍苍,手中拿着一本新出版的《提瓦特民间记忆考》,扉页赫然印着谢昭仪的手稿复刻件。
他举起酒杯,声音沙哑:“我错了。历史不该由权力书写,而应由人心传承。从今天起,我要走遍七国,收集每一个被遗忘的故事。”
众人默然举杯,一饮而尽。
而在须弥学术院的密室中,大贤者艾尔海森亲自开启了一道尘封千年的机关。随着齿轮转动,一面镶嵌在墙内的水晶板缓缓升起,上面密布着与湖心蓝史莱姆同源的符文。经过破译,内容令人震撼:
>**“最初的史莱姆,并非生物,亦非元素聚合体。**
>**它是‘群意识’的具象化产物??由无数未被倾听的呼喊、未被回应的思念、未被记录的牺牲共同孕育而成。**
>**其使命,是引导文明学会记忆。一旦人类能够自主守护彼此的存在,它便将完成轮回,归于星河。”**
艾尔海森凝视良久,低声对身旁助手道:“我们一直以为是我们在研究史莱姆……其实,是它在等待我们长大。”
消息传开后,全球掀起新一轮“记忆寻根”热潮。家庭开始整理祖辈遗物,学校开设“口述史课程”,甚至连愚人众残余势力中都有成员主动交出秘密档案,请求将其录入忆墙。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纳塔某部落的祭祀仪式上,长老点燃圣火,召唤祖先之灵。火焰腾起时,空中竟浮现出数百个模糊身影,其中一个格外清晰??是个手持盾牌的战士,胸前绣着“永宁村民兵队”字样。
台下一名少年浑身剧震。那是他父亲,十年前在抵御魔物袭击时失踪,官方认定“无尸可寻”。可此刻,那身影缓缓转头,朝他微笑,嘴唇微动,虽无声,却分明在说:
>**“儿子,爸爸回来了。”**
少年扑跪在地,痛哭失声。火焰熄灭后,地上多了一枚烧得发黑的徽章,上面依稀可见刻痕:“李承志,永宁村,20岁。”
这枚徽章被送往忆之学院鉴定,结果显示:它并未经历高温焚烧,而是凭空出现在仪式现场,材质成分与当前任何已知金属都不相符。
阿米娜院长将它收进《守名录》夹层,轻声道:“这不是奇迹。这是记忆的力量突破了物理界限。”
又是一年春分,第二个“忆日”来临。
这一次,全球联动举行“万灯祈愿”。人们不再只是呼唤单个名字,而是手牵手围成圆圈,齐声诵念所有已知被遗忘者的名字。声音汇聚成一股无形波动,穿透大气层,直抵星空。
那一夜,天文台观测到惊人现象:北极光突然剧烈波动,形成一条横贯天际的光带,其轨迹与提瓦特地图上的“忆墙连线”完全吻合。更不可思议的是,光带中心位置,一颗新的恒星缓缓诞生,亮度持续增强,最终稳定下来,成为夜空中第七颗最亮的星。
科学家命名为:“昭仪之星”。
而在永宁村的湖畔,那只始终漂浮的蓝史莱姆终于有了变化。它的光芒不再闪烁,而是变得平稳而深邃,宛如一颗微型星辰。当午夜钟声敲响时,它缓缓升空,围绕墓碑旋转七圈,随后分裂成七只小型个体,分别飞向七国首都。
每一只落地之处,都会催生一朵永不凋零的水晶花,并在花心留下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