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接通全球共感理事会。”他说,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我要发起一次跨维度广播。”
两小时后,信号通过升级版情绪滤网放大,经由心锚发射,覆盖整个太阳系。内容只有一段音频??三音童谣的原始版本,由陆远亲自弹奏钢琴录制。不同的是,这次旋律结尾多了一个音符,低半个音,像是叹息,又像是承诺。
三天之内,奇迹接连发生:
太平洋海底火山口附近,渔民发现一片水晶森林悄然生长,枝干形状酷似人类神经元;
青藏高原某寺庙的千年转经筒自行转动,经文投影空中,拼出一句梵语:“众生皆忆,故存。”
最惊人的是,联合国数据库中一段被加密二十年的档案自动解封,显示上世纪七十年代,多位顶尖科学家曾秘密研究“群体记忆场”,并在实验笔记中写道:“当足够多人同时思念同一人时,该人的意识痕迹可在真空中短暂重构。”
证据链闭环了。
这不是玄学,也不是幻觉。这是一种尚未被完全理解的物理法则??**情感可以具象化,记忆能够超越时空**。
一个月后,由地球联合政府、清醒联盟残余势力(已转型为伦理监督机构)、民间共感组织共同出资建造的第一艘载人深空飞船正式命名:**“我在号”**。
飞船外形仿若一朵盛开的铃兰,核心动力系统直接嫁接自心锚分体,利用共感能量驱动曲率引擎。理论上,它无法达到光速,却能借助“情感共振隧道”实现亚空间跃迁??只要航线上有足够强烈的集体思念作为坐标锚点,就能瞬间跨越数光年。
机组成员名单公布那天,全世界沸腾。
指令长:陆远
副驾驶:小禾
生命维持系统主管:沈知微
量子通讯专家:小树
以及五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包括那位曾因失去孩子而抑郁的母亲、一位盲人音乐家、一名战地记者……
出发前夜,陆远回到老屋。他打开衣柜最底层的抽屉,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他七岁时和父母的合影。背景正是这片铃兰田,母亲抱着他,父亲笑着摘下一朵花别在他耳边。那时的心锚还只是个不起眼的石柱,没人知道它的意义。
他轻轻擦拭相框,低声道:“爸,妈,儿子要出远门了。”
窗外,月光洒落,铃兰花轻轻摇曳。忽然,照片里的林婉秋眨了一下眼睛。
陆远没有惊讶,只是笑了笑,把照片放进随身包。
第二天清晨,南山镇万人送行。孩子们手捧铃兰花,排成一条通往机场的道路;老人们点燃香烛,诵念平安经;镇上唯一的教堂敲响钟声,牧师说:“愿你们带回的不只是答案,还有希望。”
“我在号”缓缓升空,尾焰划破晨雾,如同一道金色笔迹写在天幕之上。
进入近地轨道后,飞船启动第一次共振跃迁。全舰关闭照明,舱内只剩心锚核心散发的柔和蓝光。小禾坐在控制台前,戴上特制头环,闭眼默念:
“我想见奶奶……我想她做的桂花糕……我记得她叫我‘小禾苗’……她说要看着我长大……”
她的声音很轻,却通过系统放大,传遍全船。
刹那间,蓝光暴涨。
监控数据显示,飞船周围的空间出现涟漪状扭曲,就像水面被投入一颗石子。下一瞬,定位系统跳出新坐标??距离地球**4。37光年**,半人马座α星系边缘。
首次跃迁成功。
舱内爆发出欢呼。沈知微紧紧抱住小禾,泪水滑落。“你做到了。”
小树盯着数据流,突然惊呼:“等等……这里有信号!很强的共感残留!而且……而且频率跟地球早期文明遗迹高度相似!”
陆远站起身,走到舷窗前。
外面是一片绚丽的星云,色彩流动如极光舞动。而在星云中心,隐约可见一座巨大建筑的轮廓??外形正是**倒置的巨钟**,只是比火星那座大上百倍,表面镶嵌着无数闪烁的光点,宛如星辰缀成的符文。
“那是……‘忆土’的哨站?”沈知微轻声问。
陆远摇头:“不,那是‘回声塔’。所有心锚的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