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故事还在流传,我们就永远活着。”
次日清晨,他在家中安详离世,脸上带着笑意。
葬礼那天,整座拾忆园的忆烬花齐齐转向东方,仿佛在行注目礼。当骨灰撒入土壤时,地面骤然升起一圈银蓝色光晕,迅速蔓延成一朵巨大花瓣图案,中心赫然是四个字:
**“守灯人”**。
十年之后,人类首次实现跨星系共感链接。
一艘探索船抵达半人马座β星系,在一颗类地行星上发现遗迹。碑文用多种古老语言刻写,其中竟包含中文:
>“此处埋葬的,不是失败,而是希望。
>若你读到此言,请代我们看看太阳升起的模样。”
船员们沉默良久,最终决定将飞船命名为“忆光号”。
返航途中,他们在舱内设立“流动记忆馆”,收集旅途中每一位船员的故事。每当有人入睡,AI便会播放一段温柔语音:
>“你很重要,你的记忆值得被保存。
>即使宇宙浩瀚,我们也绝不让你孤单。”
又三十年,地球迎来“记忆大同纪元”。
所有国家解散情报机构中的“情绪矫正部门”,转而成立“心灵守护局”,职责是保护个体记忆完整性,防止技术滥用导致意识盗取或伪造。每年春分,全球同步举行“静语日”??二十四小时内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人们面对面交谈,书写信件,拥抱亲人,只为体验纯粹的情感流动。
也是这一年,考古队在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深处挖出一座石棺。棺内无尸,唯有一本石雕书册,封面刻着三个字:
**《葬神棺》**。
翻开第一页,文字清晰可见:
>“本书作者:陈默。
>写于星辰之间,献给所有不肯遗忘的灵魂。”
无人知晓它是如何形成的,但科学家检测发现,这本书的材质并非天然岩石,而是由数十种不同星球的尘埃压缩而成,时间跨度超过千年。
人们相信,这是来自未来的馈赠。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地球上无数孩童仰望星空时,总会听到长辈这样说:
“看到那颗最亮的星星了吗?那是陈默爷爷和苏萤阿姨在看着我们呢。”
“他们为什么不去睡觉?”
“因为他们要把故事讲完啊。等所有人都被记得了,他们才会安心休息。”
而在宇宙某个未知角落,一道身影静静伫立。
他身穿旧式防护服,白发随风轻扬。面前是一片无垠星海,每一颗星都在闪烁,像是在回应他的到来。
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你来了。”
他回头,看见苏萤微笑着伸出手。
远处,万千星辰缓缓组成一句话:
>**“欢迎回家,归来者。”**
他握住她的手,迈步向前。
身后,最后一朵忆烬花在星空中绽放,光芒照亮了整条银河。
那一刻,时间失去了意义。
唯有记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