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游没打算去庯宪,而且去庯宪的人本也不宜过多。
三人商定,何起蛟和李右凡两人带队前往庯宪。
李右凡带上了几个来过交趾的人,何起蛟则从船队和萧游麾下的陆师中挑选二十几个好手。
算上驶往庯宪的两艘舢板上的水手,他们这一行人在五十人左右。
逆流而上,需耗费不少时间,是以何起蛟没有耽误,吃过午饭后便出发。
李右凡已提前派人联系过一位官员,舢板一靠岸,这位官员便上了船。
安南官员的模样与衣裳看着与两粤之人相差不大,但披头散发,加之身形有些矮小,让衣裳显得过于宽大。
何起蛟无论如何看都觉得别扭。
不过他也算半个人精,这点小心思不至于露出来。
虽然李右凡给过银子,但何起蛟还是又给了一次银子。
这官员喜笑颜开,当即放行。
珥河下游,水网密布,大大小小的河流交错在一起,李右凡等人极少来庯宪,险些走错了水道。
但有惊无险。
至少他们没有遭遇水匪或是核查水道的官员,通过贿赂那官员从非正式通道前往庯宪的计划最终成功了——
正月初十下午,他们抵达庯宪。
在简陋的港口停泊不久,即有官员上船。
外国商船本该停泊在太平海口,得到允许的商人才能前往东京贸易,但这位官员似乎并不在意这条规定,在收取“税金”亦或是“贿赂”后,便准备下船。
但何起蛟第一次来庯宪,李右凡跟第一次来也没有区别,他俩索性以这官员为突破点,好说歹说,当然关键是银子,终于对庯宪有了基本的了解。
庯宪与其说是海港,不如说是安南国内的商货集散地。
有零星华商,但远远称不上云集。
当地华人倒是不少,但许多是宋以后陆续迁移来的,虽然认可自己是汉人,但除了近百年迁移来的,大多已不会说汉话了。
而无论是华商还是定居此地的华人,几乎都来自粤闽两省。
心里有了底,何起蛟便和李右凡带了一半的人下船,看守他们的官员收了钱后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庯宪并不大,街道几乎沿河分布、伸展。
街边许多房屋都是茅草顶的窝棚样式的建筑,外面斜伸出两根木根,上面搭着块布,像是用来遮阳避雨的。
何起蛟脸上露出些许失望的神情,这市镇不说与广州或是佛山比,便是南楚几处郡治都比它要繁华。
“庯宪也不算一处小地方,但……”李右凡摇了摇头,“也不知刘社长为何想来庯宪。”
何起蛟随口敷衍过去,李右凡也没追问。
他们在庯宪走了一会,毕竟人数多,且服饰、气质与本地人有颇多不同,引来了不少人侧目。
突然,一个矮小瘦弱的男人挡在他们的前路。
男人打着赤膊,没穿鞋,一看便知是个贫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