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赠送的花环,还有宁卫民自己名下的关联企业自然更不必说。
从大陆官方驻日机构到东京当地华侨总会,从皮尔卡顿日本株式会社到李小江的中介公司,送来的花环数量几乎是那些日本企业的两倍,而且那些花环红绸上的毛笔汉字无不透着乡情的凝聚力。
不得不说,虽然日本办喜事儿的花环像极了华夏办白事的花圈,这让来自大陆的同胞们看着多少有点别扭。
但问题是当送来的花环数量足够多,质量也足够好的时候,这些花环都摆在了一起,看上去依然还是很壮观的。
确实撑场面,聚人气。
哪怕在宁卫民刻意低调,没有亲自出面,也没有让妻子麾下的艺人来捧场,甚至开业庆典上只有他雇佣的两个店长和互助会代表简单的几句发言,完全没有安排任何表演活动的前提下,这些花团锦簇也仍然一下子起到了万众
瞩目的广告效果。
让两家商店才刚刚夤夜,就有了生意红火的征兆。
穿中山装的华人老者拄着拐杖在店前驻足,经过此地的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驻足张望,附近店铺的老板们也带着伙计们来凑热闹,还有一些外国游客举着相机拍照,周末外出的情侣和年轻夫妇,也三五成群地涌过来想看看发
生了什么。
甚至连巡逻至此的日本警察都放慢了脚步,站在远处,认真的往店里瞥。
但更多的人,还是手拿着第一份《东京生活》,那些来自于大陆同乡互助会,根据报纸上的广告消息,专程赶来捧场或是帮忙的会员们。
总而言之,来凑热闹的人群从店门口一直排到地铁站。
说话声、笑声、孩子的哭闹声混在一起,把经济寒冬的萧索冲得一干二净。
当开业庆典一结束,刹那间,彩带纷飞,掌声雷动,这些围观的人们就再也耐不住好奇心,纷纷涌入两家商店,带着强烈的期待感和好奇心,开始了他们各自的购物体验。
不用说,进店之后,让人产生第一观感的肯定是店面的室内装修和布局。
如果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池袋是东京都丰岛区核心商业区,与新宿、涩谷同为东京新兴的繁华街区之一,日均客流量每日高达百万人次,这里的租金是肯定不便宜的,那么在这里开店也一定是很有格调的精品店。
即使不是那种特别奢侈豪华的吧,也必定要比一般的商店讲究。
然而没想到的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一进店就懵了,发现自己的想法完全就是大错特错。
因为两家店的装修风格那都不是“简约”可以形容的了,说是压根没有装修,也不会有人怎么反对。
两家店如出一辙,客人所望之处,除了密密麻麻的货柜和货架,只有商品特惠的海报和开店的优惠活动说明,其他的什么有格调装饰物都没有。
天花板是最普通的方格天顶,照明靠日光灯,地面则铺着最普通的地砖。
怎么看,也不比便利店和普通的杂货店高级多少。
要是说到商品的陈列那就更简单了,经营食品类的大刀物产里是一排排刷着金属货架,快餐区摆着的是最便宜的塑料桌椅。
放置冷藏食品和饮料的冷柜虽然不少,可一看就知道是旧的。
经营日用百货的大刀屋更直接,货架甚至看得出是用回收的木板搭的。
主打一个结实耐用,商品品类堆得整整齐齐。
但样子可就不好看了,说起来根本不像常规的商店,完全像个储货的大仓库。
要说两家店里唯一的亮色是店内五颜六色的的霓虹灯,和店外的霓虹灯门头。
“大刀物产”和“大刀屋”的字样用醒目字体,红底白字的霓虹灯牌亮出来,看上去格外醒目。
尤其是随处可见的“激安”字样,搭配着各种各样的用霓虹灯表达的商品,更是丰富了视觉感受到颜色,即使是白天在屋里也透着股热闹劲儿。
还别说,“激安”在日语里是“超级便宜”的意思,这倒是店如其名。
光看装修风格,似乎这两家商店就已经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
这两家店怎么这么寒酸啊?
开这两家店铺的老板也太抠门了吧?
对于大部分日本顾客而言,无疑会觉得这两家店铺的装修风格“Low”到家了,和东京那些高大上超市冷静贵气的封闭相比简直就是土到掉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