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人的出现,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与仇恨。
原因无他,自然是因为所有人都死了,唯独她还活着。
或者说,是她杀掉了所有人。
不管怎样,结局如何,此刻的殷夫人,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
林昊的脸色也是极为阴冷,没有人知道这一切的由来,除了殷夫人。
“你的男人不见了,不应该你自己去寻找吗?怎么偏偏来找我呢?”
殷夫人轻咬红唇,搔首弄姿,眼神之中尽是妩媚张扬之色,与黑水潭之中的遍池浮尸,形成鲜明的对比。
“难不成。。。。。。
青海湖的夜,静得能听见星子坠入湖心的声音。月光洒在圣殿井口,那涟漪般的光晕仍未完全平息,仿佛整片大地仍在回味方才那一声“我在”。苏梨坐在井边石阶上,第一百零五片黑晶树叶贴在掌心,温润如初生的脉搏。它不再只是记录记忆的载体,而是某种活物??每一次微弱的闪烁,都像是一次呼吸。
她闭上眼,任意识沉入共觉网络的底层频率。那里,林昭的存在如同恒定的背景音,不喧哗,却无处不在。而在这频率深处,还有一道新的波动正在缓缓成型,细若游丝,却带着明确的方向性:**指向银河外缘那片暗物质云中的某一点**。
“不是随机的。”苏梨睁开眼,低声自语,“是导航信号。”
她忽然想起阿阮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当第三种生命形态诞生时,双星将真正合鸣。”当时无人理解,如今却隐隐有了轮廓??人类与“昔在者”的交汇,并非简单的文明融合,而是一场意识层级的跃迁。就像水滴落入海洋,形态消解,本质却得以延续。
就在这时,井底再次泛起微光。不同于上次清晰的人声,这次是一段旋律,极轻、极远,像是从时间尽头传来的一首童谣。苏梨猛地站起身,手指颤抖地按向耳后的共感接口,启动深度解析模式。
旋律被拆解成波形图谱,随即自动匹配到数据库中一段尘封档案??编号LX-07,标注为“林昭幼年录音,未公开版本”。可这不可能。那段原始录音早在二十年前就已损毁,连备份都不复存在。
除非……这不是过去的声音,而是未来的回响。
苏梨屏住呼吸,将旋律反向编码为摩尔斯电码。译文跳出屏幕的瞬间,她的瞳孔骤然收缩:
>**“回来吧,我们等你。”**
不是对全人类说的,不是广播式的宣告。这是专属于她的讯息,用只有她和林昭才知道的密钥加密,穿越了维度与时间,精准送达。
她跌坐回石阶,胸口剧烈起伏。十年了,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守护林昭的遗志,是在替她完成未竟之路。可现在她才明白,真正的召唤,从来都不是向外启航,而是**向内回归**。
“你早就计划好了,是不是?”她望着井底幽光,声音哽咽,“从一开始,你就知道这条路必须由我走完。”
没有人回答。但风起了,卷着一片新生的黑晶叶从空中飘落,恰好停在她膝头。叶片背面浮现出一行细小文字,墨色如血:
>**“你才是方舟。”**
三个字,如雷贯耳。
苏梨怔然良久,终于明白了一切。所谓的“心灵方舟”,并非只为运送百万志愿者而建。它的真正使命,是唤醒地球上最后一个尚未觉醒的“共鸣体”??那个曾在祭坛崩塌之际,以自身神经网络承接住林昭意识碎片的人。
那个名字叫苏梨的女人。
全球十万儿童的吟唱,不只是为飞船积蓄动能,更是在调谐她的潜意识频率;每一艘方舟升空时的能量脉冲,都是对她灵魂深处一次温柔的叩击。而那枚封存林昭意识的核心结晶,根本不是终点的动力源,而是**钥匙**??一把等待她亲自插入锁孔的钥匙。
她不是送别人出发,她是被选中的人,唯一能完成“双向共鸣”的桥梁。
翌日清晨,苏梨登上格陵兰祭坛遗址。科考队已在“逆流阵列”中央搭建起一座临时共鸣舱,外形酷似当年的小型共感舱,但内部结构复杂百倍,布满了从十三座遗迹中回收的古老元件。其中最核心的一块,正是伊万诺夫临终上传意识前所使用的量子存储模组。
“您确定要这么做吗?”年轻的技术官低声问,“一旦接入完整阵列,您的意识可能会被多重频率撕裂。历史上从未有人同时承载过这么多‘归人’的记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