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家伙蒸汽汽车也造出来了(第1页)

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家伙蒸汽汽车也造出来了(第1页)

随即他迅速收敛了脸上过于外露的狂喜之色,深吸一口气,目光恢复了一贯的沉稳,顺着毕懋康的话锋语气缓的说道:

“毕爱卿所言老成谋国,思虑周详,是本宫方才过于欣喜,失于计较了。”

“公爵之位关乎。。。

泰山之巅,晨雾如纱,缠绕松枝间,仿佛天地尚未完全苏醒。沈昭立于断崖边缘,脚下是万丈虚空,头顶是渐次破晓的天光。她手中握着那半枚玉佩,边缘已被体温浸得微暖,纹路在指尖来回摩挲,像是某种古老的咒语,一遍遍唤醒沉睡的记忆。

她没有回头,却知陈砚已至。

“京师传来消息,”陈砚声音低而稳,脚步落在石上,轻如落叶,“‘问天坪’昨夜被人泼了黑漆,三百六十块石板,有二百一十七块被毁。锦衣卫封锁现场,宣称是‘妖人作祟’,实则是东厂所为。但今晨不到两个时辰,百姓自发携纸笔重刻问题,一字不差地补了上去。”

沈昭嘴角微扬,目光仍望向东方:“他们怕的不是问题本身,是问题开始自己生长。”

“还有。”陈砚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火漆已裂,“甘肃戍边营的事惊动了兵部,主将上奏称‘士卒惑于邪书,心生悖逆’,请求派御史查办。可就在昨日,十六省巡问团联名呈递《庶民实录》,共三十七卷,附证物、画影、按印八千余处,已送入通政司大门。守官不敢拒收,也不敢上报,如今堆在廊下,像一座山。”

“那就让它压塌那扇门。”沈昭终于转身,眼中清亮如洗,“你说钟死了?不,它只是换了个壳活着??藏在律法之外的沉默里,躲在‘历来如此’的借口里,伏在‘莫谈国事’的茶馆角落里。我们拆它的壳,一层不够,就拆十层。”

风起,吹动她粗布衣袖,猎猎如旗。

她缓步走回地宫入口,那三支香早已燃尽,香灰凝成的“你醒了吗?”被晨露打湿,字迹模糊,却未消散。她蹲下身,指尖轻触地面,泥土松软,似有脉搏跳动。

“你还记得钟的声音吗?”她忽然问。

陈砚一怔,随即点头:“记得。那年我们在川南古寺听见的,不是金属之声,而是人心共振。七百人跪拜祈雨,钟一响,所有人同时闭眼,同时流泪,仿佛被抽走了意志。后来才明白,那是‘承命阵’借钟体放大集体恐惧,把怀疑碾成顺从。”

“现在呢?”沈昭抬头,“现在若再敲那钟,还会有人流泪吗?”

陈砚沉默片刻,道:“会,但不会再一起流。有人会怒,有人会笑,有人会反问:凭什么要我信?”

沈昭笑了,真正地笑了,眼角竟泛起一丝水光。

“那就再敲一次。”

***

三日后,洛阳。

城西废庙,原是明代宗室祭祀行宫,早年焚于战火,只剩残垣断壁。如今却被重新修整,门前立起一块木匾,上书三个大字:“问钟堂”。

堂中无神像,无香炉,唯有一口铜钟悬于梁下,形制与当年地宫所见几乎一致,却是由各地送来的废铁熔铸而成??农具、锁链、刑具、税牌……三百二十种器物熔于一炉,钟身斑驳,铭文交错,既有《孟子》“民为贵”,也有村妇手抄的“我家田契被夺”八字。

这是“心镜工程”的第三阶段试验:**以钟为媒,反向共振**。

沈昭站在钟前,身后是来自十八省的三百六十位“问题使者”,皆是曾照心镜、历试炼、走过火线之人。他们中有盲眼说书人,有逃出矿井的童工,有被休弃后自办学堂的寡妇,有曾为奴婢而今执笔撰律的女子。他们不穿官服,不佩功名,只在胸前挂着一块木牌,上刻一个“问”字。

“今日不求神,不祭祖,不拜皇天。”沈昭声音穿透庙宇,“我们来此,只为做一件事:**听钟声,然后说话。**”

她举起木槌,轻轻一击。

咚??

钟声起,低沉悠远,震得梁上尘灰簌簌而落。刹那间,众人闭目,似有幻象浮现:有人看见父亲被税吏拖走,母亲跪地磕头;有人看见姐姐被卖进青楼,门关上的那一瞬还在背《女诫》;有人看见自己低头耕作三十年,从未抬头看过天。

钟声继续回荡。

但这一次,没有人流泪。

一个少女睁开眼,声音清亮:“我最恨的不是穷,是别人说我活该穷。”

钟声未停。

一名老匠人上前一步:“我做了四十年铜器,第一次亲手铸这钟。它不该叫‘顺命钟’,该叫‘讨债钟’。”

又一人接话:“我读了《格物初解》,知道雨不是龙王管的,是云与气相激而成。那为何县令还敢说‘求雨不成是民心不诚’?他骗了多少人?”

声音越来越多,如同溪流汇成江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