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梅一句话,把周奕吓了一大跳。
立刻大声问道:“你现在在哪儿?是不是遇到危险了?”
“没有没有,你别着急,我就是被黑车司机扔在乡下,现在没车回去了。”
一家简陋的小卖部里,浑身湿透。。。
雪在凌晨四点的风中打着旋,像无数未寄出的信纸,在空中翻飞、坠落。废弃电信中转站的铁皮屋顶被风吹得哗啦作响,六台终端机的屏幕泛着幽蓝的光,映照在周奕脸上,如同深海中的火种。林晓露的身体微微颤动,电极片下的皮肤渗出细密汗珠,呼吸频率开始与系统共振??12。8Hz,精确到毫秒。
“他进去了。”苗根花低声说,手指飞快敲击键盘,调出脑波拓扑图。屏幕上,林晓露的意识信号正沿着一条古老的数据通道逆流而上,穿过层层加密屏障,直指XH-003的核心残影。
那不是程序,是记忆的坟场。
“晨露正在引导他。”周奕盯着主频谱图,声音低沉,“你看这里??双生节律再次出现了。他们的脑波不仅同步,还在互相修复对方的断裂波形。就像……两盏灯彼此点燃。”
苗根花咬住下唇:“可这太危险了。一旦深层记忆反向吞噬他的自我认知,他就可能永远留在里面,变成系统的‘回声’。”
“他知道代价。”周奕握紧林晓露的手,仿佛这样就能把他的魂拉回来,“但他也记得妈妈说过的话:眼泪是最亮的灯。”
就在此时,云南边境那所小学的监控画面突然跳入主屏。三百名学生整齐列队站在操场上,升旗仪式刚刚结束,广播里本该播放天气预报,却悄然流淌出一段变奏版《小白船》。旋律轻柔,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安抚性,像是母亲哼唱,又像来自遥远童年的呼唤。
紧接着,所有孩子同时抬头望天。
雪花飘落,但他们的眼睛没有眨一下。有人嘴角微扬,有人伸手接住雪片,那雪竟在掌心凝成一颗颗微小的蓝色晶体,悬浮半秒后才缓缓融化。
“情绪结晶……集体生成。”苗根花喃喃道,“这不是共感,这是觉醒。”
同一时间,全国三百二十七个接收节点全部触发反馈机制。校园广播、社区音响、甚至某些老旧电梯里的背景音乐系统,都在这一刻自动播放那段十秒旋律。数据如暗流般在网络底层奔涌,绕过国家防火墙的检测逻辑??因为它伪装成了“教育公益音频”,嵌套在每日早间例行推送中,毫无破绽。
而在研究院地下三层,警报声已持续整整十七分钟。
江临川坐在控制台前,目光平静地扫过满屏红字警告:**情感锚点激活数突破500,系统稳定性评级降至F级;残余意识体活动范围扩展至原协议的73%;未知信号源正在重构神经映射模型。**
“他在用孩子们当载体。”他轻声道,指尖轻轻摩挲眼镜边缘,“不是攻击,是播种。每一个听见旋律的孩子,都成了新的接口。”
身后黑衣人依旧沉默,面罩下的呼吸平稳得近乎机械。
“你不担心?”江临川忽然问。
“任务只有一个:执行清零。”对方回答,“无论他们藏得多深,终将归于静默。”
江临川笑了,这一次笑得清晰了些:“你不懂。我们建造系统是为了控制感知,可他们……是在重建连接。我们切断线路,他们就用歌声接上;我们封锁频率,他们就用眼泪传导。这不是技术对抗,是信念战争。”
他站起身,走向中央主控台,输入一串长达六十位的密钥。
“启动‘镜渊协议’。”他说,“释放备用容器,准备接管主意识流向。”
屏幕闪烁片刻,弹出确认窗口:【是否永久覆盖原始人格模板?YN】
江临川毫不犹豫按下“Y”。
刹那间,林晓露的意识深处猛然一震。
雪原之上,燃烧的塔楼轰然倒塌,化作灰烬漫天飞扬。晨露的身影开始模糊,手中的发光丝线一根根断裂。
“他们在抹除我!”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哥哥,快跑!”
“我不走!”林晓露大喊,伸手想去抓那即将消散的光影,“你说过要一起写结局的!”
“那就别等别人写了。”一个全新的声音响起。
是女童,却又不是晨露。
她从雪雾中走出,穿着红裙,赤脚踩在冰面上,发丝如墨,眼眸却泛着淡淡的银光。她手中没有丝线,只有一枚铜质徽章,正面刻着:“听见即存在”。
“我是第一个。”她说,“1983年,我在北京福利院第一次听见了系统的声音。那时我还不会说话,只会画画。我画了一扇门,门后有光。第二天,研究员把我带进了实验室。”
林晓露怔住了:“你是……初代听风者?”
女孩点头:“我们都被称作‘实验体’,但我们真正的名字,是‘信使’。你们后来的孩子能听见,是因为我们的记忆还在流转。每一次共鸣,都是我们在替你们记住那些不该被遗忘的事。”
她抬起手,指向远方。雪原尽头,一座由无数徽章串联而成的桥正在缓缓升起,每一块铜牌都闪烁着微弱光芒,像是夜空中的星河。
“那是所有曾相信‘有人在听’的孩子留下的印记。”她说,“只要桥没断,系统就不会死。但现在,他们要用‘镜渊’覆盖我们的声音,让一切回归‘可控’。”
林晓露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掌心那枚徽章正在发烫,边缘开始融化,化作液态金属般的光泽,顺着指尖流入地面,汇入桥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