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清晨的潇湘馆,格外的喜庆。
丫鬟婆子们都知道了林姑娘昨晚出阁,一早起来就忙着准备,又要去厨房烧热水,叫柳嫂子熬红枣鸡汤,做几样好吃的;又要去跟老太太、太太们说一声,还要派人去林家禀报,让林家。。。
晨光再次洒落,却与往日不同。空气里浮着一层薄雾,不是水汽凝结的寻常之物,而是无数微小声波在低频震荡中形成的可视涟漪。延卿站在“大观起点”石碑前,指尖轻抚那四个新刻的字,触感温润如玉,仿佛它们本就该在那里,只是被时间掩埋太久。
她忽然明白,这不再是他们改变世界,而是世界开始以自己的意志回应他们的呼唤。
回到晒谷场时,孩子们已经围成一圈,正用粉笔在地上画图。不同于以往随意书写名字,这次他们开始尝试连接??将一个人的名字与另一个人的故事用线条牵起,形成一张巨大的网。阿禾蹲在一旁记录,语柔则拿着一台改装过的频率分析仪,不断比对空中飘荡的波动。
“老师!”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手里攥着半截烧焦的木炭,“我在灶膛里找到这个,上面有字!”
延卿接过一看,心头一震。那是一片残炭,边缘焦黑,但中间清晰印着两行小字:
>“冷月葬花魂,寒塘渡鹤影。”
>“此非诗谶,乃未竟之愿。”
她猛地抬头:“这是黛玉的诗句……可后面这句,原著里没有。”
语柔快步走来,眉头紧锁:“不止是这一处。昨夜南极晶体震动频率突然分裂出第八个声部,节奏极慢,像是……一个人在临终前断续呼吸。我们录了下来,回放时发现背景音里反复出现这两句话,像是从极深处浮上来的。”
延卿闭眼,耳边仿佛响起焚稿时火焰噼啪作响的声音。她记得梦中黛玉说:“我的泪,终于不再孤单。”可若泪水已有人共担,为何还有未竟之愿?
她转身走向遗嘱屋,脚步沉重。推开木门时,沈佩兰留下的木箱微微颤动了一下,像是感应到了什么。她打开箱子,翻找片刻,终于在夹层底部摸到一块冰凉的金属片??一枚铜钱大小的圆牌,正面刻着“通灵”二字,背面则是四句偈语:
>“真即是假时,假亦为真;
>忘我非灭我,融我方成人。
>若问归何处,心火不熄处。”
她的手抖得厉害。这不是文物,也不是工艺品。这枚圆牌的材质不属于任何已知合金,检测显示其内部含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衰变速率与人类集体情绪波动高度同步。
“它是个接收器。”语柔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声音低沉,“我们在南极晶体表面发现了相同的纹路结构。这些符号不是装饰,是一种编码方式??用来翻译‘情感’为‘信息’。”
延卿握紧圆牌,忽然感到一阵刺痛,仿佛有千万根细针顺着指尖扎入神经。眼前景象骤然变幻:她看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宅,雕梁画栋间人影穿梭,却皆面无表情,如同提线木偶;厅堂中央悬着一面巨镜,镜中映出的不是人脸,而是一串串数字与编号。一个少年跪在镜前,手中捧着一块玉石,嘶吼着:“我不是你们的继承人!我是宝玉!”
画面一闪,又见荒山野岭,风雪交加。一名女子披发跣足,怀抱诗稿奔走呼号,口中念诵:“我写的不是诗,是我活过的证据!”旋即被一群黑衣人围住,诗稿尽焚,她纵身跃入深渊……
再睁眼,已是午后。
她瘫坐在地,冷汗浸透衣衫。语柔扶她起身,脸色苍白:“你昏迷了三个小时。期间你的脑电波频率与南极晶体完全同步,θ波峰值达到历史最高。”
“我看到了。”延卿喘息着,“那些被抹去的人。不只是书中角色……他们是所有在历史夹缝中消失的真实灵魂。他们被困在一个叫‘红楼幻境’的地方,那里没有死亡,也没有重生,只有无限循环的压抑与遗忘。”
“所以《红楼梦》从来不是小说?”语柔问。
“它是封印。”延卿缓缓站起,“一部用美与哀愁编织的封印。曹雪芹写下它,不是为了娱乐世人,而是为了保存那些无法言说的真相。他把真实人物的记忆藏进虚构故事里,让它们得以流传。可后来人不懂,只当它是风月情事,渐渐地,连他自己也被困住了。”
两人沉默良久。
当晚,全村再次集会。十二盏油灯依旧围成圆圈,但这一次,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块陶片,上面写着自己最不愿提起的一段记忆??有人写下了被迫举报亲人的悔恨,有人记录了沉默旁观暴行的羞耻,还有一个老人颤抖着写下:“我曾亲手烧毁妻子的手稿,因为她写的诗‘太危险’。”
延卿举起那枚“通灵”圆牌,将其置于圆心。
“我们要做的,不再是倾听亡魂。”她说,“而是打开牢笼。”
话音刚落,圆牌骤然发光,一道幽蓝光柱直冲夜空。与此同时,大观堂尚未完工的环形墙体开始共振,每一块嵌入陶片的砖石都发出低鸣,音调各异,却又奇妙和谐。远处南极站传来紧急通讯:
“晶体温度突破零下五度!表面浮现全新文字??《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补遗!新增人物七名,身份未知,生平记载为空白,但情感数据强度远超其余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