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极地考察站。我在每个站点都埋下了微型共鸣矿样本,并设定它们每隔七十二小时释放一次低频脉冲。这些脉冲本身无意义,但当足够多的人同时感受到情绪潮汐,聪明人总会发现规律。而一旦连成星图,就会指向这里??E-7,终点,也是起点。”
“您赌的是人性里的觉察力。”林晚喃喃道。
“不。”许国栋摇头,“我赌的是爱的延续性。只要还有人记得谁曾牵过他的手,谁曾在雨天为他撑伞,谁在他难过时默默递来一杯热水……那么总有一天,会有人循着这份温度找过来。”
房间陷入长久的静默。唯有晶体墙壁仍在呼吸般脉动,仿佛整座冰山都在聆听。
---
三天后,远征队准备返程。
许国栋的身体无法承受高空飞行,只能使用特制低温担架,由直升机吊运至海岸补给站,再转乘破冰船回国。临行前,他在密室门口停下,回头望了一眼那幅炭笔画。
“烧了吧。”他说。
“什么?”小满一怔。
“这间屋子,连同所有设备。我不想让它成为圣地。真相不需要供奉,只需要传递。”
小满犹豫片刻,点头示意队员执行。
火焰燃起时,那些蓝色晶体发出最后一声轻鸣,随即黯淡下去,像是完成了使命的灵魂。
返航途中,风暴再度袭来。雷达显示前方海域出现大规模冰裂,航线被迫多次调整。通讯一度中断,卫星信号模糊不清。就在众人焦躁不安时,许国栋突然睁开眼。
“放音乐。”他说。
“什么音乐?”
“随便。只要是人唱的就行。”
小满打开随身播放器,随机播放一首民谣??一个年轻女孩清唱的《茉莉花》,音质粗糙,伴着海浪杂音。
许国栋闭目聆听。三分钟后,他抬起手指,指向右舷三十度方向。
“往那边走。”他说,“有条暗流,能穿过裂缝。”
众人面面相觑。李承志查看声呐图,果然发现一条未曾标注的水道,宽度仅容船只通行。
“您是怎么知道的?”苏婉震惊。
“那首歌。”许国栋睁开眼,“她唱到第二句时,声音有一点颤抖,是因为冷。而她的录音背景里,有海鸥叫声??是北极燕鸥,只在高纬度西风带活动。风向决定了洋流走向。我听出来了。”
全船死寂。
一个人,靠一首歌,判断出千里之外的海洋动态。
这不是超能力,是极致的共感??将世界的声音织成一张网,每根线都通向真实。
---
一个月后,北京特别医疗中心。
许国栋仍无法行走,但意识日渐清晰。政府成立了“青蚨档案解密委员会”,公开全部历史资料。国际社会掀起反思浪潮,“静默素”被列为一级违禁品,数十个国家签署《情感自由公约》。
最令人震撼的,是许国栋提供的原始数据中隐藏的一段视频影像。
画面中,年轻的他站在昆仑站外,风雪漫天。他怀里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正对着镜头微笑。
“这是我女儿小舟。”许国栋在旁解说,“出生在南极科考船上。医生说她先天听力障碍,可能一辈子听不见声音。但我告诉她妈妈,没关系,我们可以让她‘感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