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跪倒在地,泪水模糊了视线。她看到女儿缓缓起身,走向门口。每走一步,身体就更透明一分。忆生木的光柱笼罩着她,像是迎接久别的亲人。
“你要走了吗?”她哭喊。
归宁回头,微笑:“我只是回到我本来的样子。我是第一个‘回响’,也是最后一个‘锚点’。现在,轮到别人来照亮了。”
“可我怎么办?我怎么活下去?”林晚抓着她的手,哪怕那只手已几乎无法触碰。
“你看。”归宁指向天空。
在那里,由光点组成的银河缓缓旋转,逐渐显现出一幅巨大星图??正是当年忆生木叶脉所绘的世界地图,只是如今,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因爱而重生的生命。而在星图中央,一颗新星缓缓升起,散发着温暖的橙辉。
“那是我。”她说,“只要你抬头看,我就在。”
最后一刻,她张开双臂,拥抱虚空。忆生木彻底消散,化作漫天光雨,洒落在青禾园每一寸土地上。那些新生的幼苗瞬间拔高,叶片翻转,银脉再次组成文字:
**“从此以后,人人皆可为门。”**
归宁消失了。
没有遗体,没有墓碑,只有掌心那枚橙色花纹静静落在枕头上,像一片干枯的花瓣。
七日后,全球同步降下橙色细雨。雨水无毒无害,落地即蒸发,却在接触人体的瞬间带来奇异感受??有人回忆起童年丢失的布娃娃,有人听见已故父亲哼唱的童谣,有人突然明白了一句从未理解的遗言。
科学家称其为“集体记忆共振事件”。
而普通人只说:“今天,我想起了一个重要的人。”
多年后,青禾园改建为开放式纪念公园。忆生木虽已不在,但园中处处可见其后代:阳台上的盆栽、校园里的景观树、医院走廊边的一小丛绿意……它们不开花时与普通植物无异,可一旦有人在树下真诚思念某人,叶片便会微微发光,脉络浮现名字或话语。
孩子们在这里学会的第一课,不是如何忘记悲伤,而是如何带着爱继续前行。
林晚活到了九十三岁。
晚年,她常常坐在轮椅上,由孙女推着来到园中最老的一株忆生木前。那棵树据说是归宁最后躺过的地方自然生长出来的,树干上依稀可见一圈浅浅的刻痕:**明川**。
每逢清明,总有陌生人带着照片、书信或小物件前来。他们不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坐着,流泪,微笑,或轻声诉说。而每当这时,树叶总会轻轻摇曳,落下一片橙叶,上面写着:
**“他们收到了。”**
临终前一夜,林晚做了一个梦。
她站在那片橙花盛开的原野上,远处传来孩童嬉戏声。一个穿白裙的小女孩跑来,牵起她的手,笑着说:“别怕,这条路我走过很多次了。”
她跟着她走,越走越轻,越走越暖。
第二天清晨,护工发现她安详离世,嘴角含笑。枕边放着一片干枯的橙花瓣,虽不知来源,却散发着熟悉的暖意。
而在那一刻,全球所有忆生木后代同时开花。
风起时,花瓣飘落。
像一场永不结束的告别,也像一次永恒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