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她被救援队发现时,几乎冻僵。苏婉清亲自赶来,将她送入地下医疗中心。医生们束手无策??她的神经系统已被共感网络深度重塑,常规医学无法干预。
“她还能活多久?”苏婉清问。
首席医师摇头:“不知道。也许几天,也许几年。但她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人类了。她是……某种过渡形态。”
病房里,林音昏睡了整整七天。
第八天清晨,她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伸手摸向枕边的终端。屏幕自动亮起,显示最新全球共感报告:
>【“Ω波”已成为常态情绪分支。各国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接线量下降63%。战争冲突区停火协议签署率上升58%。另有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道歉信”邮寄数量激增,邮局专门开设“迟来之声”专柜。】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望向窗外。春雪初融,山野间冒出嫩绿新芽。一只蒲公英随风掠过玻璃,轻轻撞了一下,又飘走了。
当晚,她写下一篇日记,仅存于本地存储,永不上传:
>“他们说我疯过了。可我觉得,这才是清醒的开始。
>宽恕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我们不必完美,不必强大,不必永不受伤。
>我们只需要,在每一次想要报复的时候,想起那个人眼中的光也曾熄灭过。
>然后说一句:我看见你了。
>如此而已。”
第二天,她出院了。
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有人说她在云南重建了一所学校,专收心理创伤儿童;有人说她隐居昆仑山,每日吹奏草叶歌谣;还有人说,每逢清明雨夜,东京、巴黎、开罗的街头会出现一个身影,默默为陌生人擦拭墓碑。
但确凿的事实只有一条:
每年五月十七日,全球“心语网”都会自动推送一条匿名消息,内容永远相同:
>“今天,我原谅了一个人。
>不是因为他值得,而是因为我还想继续走路。”
而在这条消息发布的同一时刻,地球上总会有人抬头望天,看见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形状宛如一朵盛开的蒲公英。
林音最终活了多少年,无人知晓。
但人们记得她说过的话:
“门一直开着。”
也记得她最后的身影,站在静语堂的庭院中,风吹起她的长发,左手泛着淡淡的蓝光。她望着井口,轻声说道:
“下次轮到你了。”
然后,转身离去。
风起,铃响,蒲公英飞向远方。
世界依旧不完美。
但它正在学会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