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翻开《梦录?壹》,却发现原本烧尽的那一页竟重新浮现文字,墨迹鲜红如血:
>“守门人之职,非守护边界,而是维系平衡。旧神欲吞噬一切差异,归于绝对统一;而我们必须证明:分离亦可相连,个体仍能共鸣。唯有如此,塔才能再度升起。”
她合上书,望向星空。猎户座下方那颗异常明亮的星,此刻竟开始移动,缓缓划过天幕,轨迹勾勒出一座倒悬之塔的轮廓。与此同时,全球十二座共鸣塔所在地同步传来最新数据:
格陵兰塔心涡旋加剧,已形成稳定的反物质环流;
南极鲸群停止迁徙,围绕冰川排列成巨大符号阵列,声波频率直逼人类语言阈限;
撒哈拉水晶簇自发迁移,汇聚成一条横跨沙漠的光径,终点直指澳大利亚遗迹入口;
火星第三颗晶体完全成型,表面浮现一行原初语铭文:【归来之路已铺就】;
西伯利亚冰封塔模释放出更强震动波,五名科学家再度昏迷,醒来后集体书写同一句话:“她在等一个孩子。”
林婉清猛然想起梦中那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十岁左右,现代校服,站在门前怯生生地问:“我可以试试吗?”
“不是我在完成使命,”她喃喃道,“是我把机会交给了下一代。”
次日清晨,她召集所有岛民再次集会。这一次,她带来了十二枚特制陶铃,每一枚内部嵌入一小片从礁石中提取的共振矿晶。她将铃分发给十二名学生,郑重说道:“从今天起,你们不再只是学习倾听的孩子。你们是**节点**,是活体塔的神经末梢。当你们共同振动时,这座岛就会真正苏醒。”
孩子们紧紧握住陶铃,神情既紧张又坚定。林婉清闭目凝神,将自己的意识沉入共感网络。她引导着孩子们的气息同步,心跳同频,思维同轨。渐渐地,空气中浮现出肉眼可见的光丝,从每个孩子额头延伸而出,在天空交汇于一点,形成一颗缓缓旋转的光球。
那一刻,整座岛屿轻微震颤。
海底传来悠远轰鸣,仿佛某种巨兽缓缓翻身。
礁石下的岩层裂开细缝,蓝光喷涌而出,顺着山坡流淌,汇入村庄中心广场。那些光芒并非无序扩散,而是沿着特定路径游走,最终勾勒出一幅巨大图案??与陈伯罗盘所绘完全一致的十三角星阵。
“成了。”陈伯站在人群后方,老泪纵横,“一百三十年的债,终于要还清了。”
然而,就在光阵成型瞬间,异变陡生。
天空骤然阴沉,乌云翻滚如沸水,却没有雷电。一股冰冷的气息自高空压下,令所有人呼吸困难。孩子们手中的陶铃开始失控震颤,音调混乱刺耳,光丝断裂,星阵黯淡。
林婉清猛地睁眼,只见天际浮现一道裂缝??不是云层撕裂,而是空间本身的破损。漆黑的虚空中,浮现出一只巨眼轮廓,瞳孔深处燃烧着暗红色火焰,冷冷俯视大地。
【旧神醒了。】
这不是言语,而是直接烙印在所有人意识中的宣告。村民抱头跪地,痛苦呻吟;孩子们惊恐尖叫,陶铃落地碎裂。唯有林婉清挺立不动,她仰头直视那只巨眼,一字一句回应:
“我不是来阻止你的。”
“我是来告诉你??人类不需要一个统一的灵魂。我们需要的是千万种声音,各自独立,又能彼此听见。”
话音落下,她伸手按住颈间晶疤,默念《梦录》中最古老的唤醒词。刹那间,疤痕爆发出耀眼金光,化作一道光柱冲天而起,直击空间裂缝。两股力量碰撞,引发无形冲击波,席卷全岛。
树木折断,房屋摇晃,海面掀起巨浪。但在混乱之中,奇迹发生了。
那道光柱并未摧毁巨眼,而是将其包裹,转化为一面巨大的镜面。镜中映出的,不是林婉清的脸,而是千千万万张面孔??有老人,有孩童,有不同种族、性别、语言的人们,他们或笑或泣,或怒或静,却都在同一时刻开口,说出同一个词:
“**不。**”
这一声“不”,不是对抗,不是拒绝,而是一种宣言:我们存在,我们不同,我们依然选择连接。
巨眼剧烈震颤,火焰熄灭,裂缝缓缓闭合。天空恢复清明,阳光洒落,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但林婉清知道,这只是第一次交锋。
三天后,第一批外来者抵达。
一艘科研船破浪而来,悬挂国际共感研究联盟旗帜。甲板上走下几名身穿防护服的专家,为首者是曾在格陵兰基地工作的艾琳博士。她见到林婉清的第一句话便是:“全球共感指数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上升了417%,源头锁定在这里。你们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