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再不会有谁能独占“真相”的定义权。
***
三年后,春。
一辆简陋的牛车缓缓驶过官道,车上坐着一名游方医者模样的男子,背着药箱,头戴斗笠。途经一座小镇时,见集市中央围着一群人,似乎在看什么告示。
他好奇走近,只见墙上贴着一张新颁的《禁言令》,列出数十条不得传播的言论,第一条便是:“质疑朝廷决策者,视为思想叛逆。”
人群鸦雀无声。
良久,一个小女孩踮起脚尖,指着告示问母亲:“妈妈,什么叫‘质疑’?”
妇人脸色一变,急忙捂住她的嘴,低声道:“别问,问了会惹祸。”
就在此时,那医者忽然走上前,朗声道:“我知道什么叫质疑。”
众人惊愕回头。
他摘下斗笠,露出一张平凡的脸,眼神却清澈如洗。
“质疑,就是当你觉得不对劲的时候,敢问一句‘真的是这样吗?’”他说,“比如,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它是从西边升的,你还相信吗?”
孩子眨眨眼:“不信。”
“对。”他微笑,“这就是质疑。”
周围人面面相觑,有人皱眉,有人欲言又止,也有人悄悄退开几步,生怕被牵连。
医者却不惧,继续说道:“从前有个女人,她怕人们不敢说话,就把自己的声音献给了大地。所以今天我们还能问问题,还能说‘不’,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承担了沉默的代价。”
“她叫什么名字?”孩子追问。
医者摇头:“我不能说。”
“为什么?”
“因为一旦说出来,她就不再是大家心中的光了。”他轻声道,“有些名字,存在的意义就是不被提起。”
说完,他重新戴上斗笠,转身离去。
牛车吱呀远去,留下一地沉默。
直到夜深人静,有个老乞丐悄悄爬上墙,用炭笔在《禁言令》下方添了一行小字:
**“你说的每一个‘不’,都是自由的起点。”**
第二天清晨,全镇的人都看到了这句话。
没人知道是谁写的。
但从此以后,每当有新的禁令张贴,总会在某个角落出现类似的涂鸦。有时是一句话,有时只是一个符号,有时甚至只是一道划痕??但人人都懂它的意思。
怀疑的种子,已在土壤深处生根。
***
十年后的某个雪夜,东海孤岛。
一座简陋的灯塔矗立崖边,守塔人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妪,据说年轻时曾是镇天司文书科最低等的抄录员。每晚她都会点亮灯火,然后取出一本破旧笔记,一页页翻看。
那不是普通日记。
而是她多年来收集的“异闻录”:某村儿童集体梦见一口枯井;某僧人在禅定中听见女子低语“你还记得吗”;某乐师演奏时乐器自动奏出一段从未学过的旋律……
她一边读,一边用红笔标注。
忽然,窗外狂风大作,海浪拍崖如雷。灯光剧烈晃动,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就在这光影交错之际,她眼角余光瞥见,墙上竟浮现出一行淡淡的字迹:
**“我说的最后一句‘是’,是为了让你敢于说‘不’。”**
她浑身一震,猛地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