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迹很快消散,如同雾气蒸发。
但她笑了,眼角淌下泪水。
她合上笔记,走到窗前,望着茫茫黑夜中的航灯,轻声说道:“阿禾,我们都记得。”
话音落下,远方海面一艘迷航的商船忽然调转方向,准确驶入港湾。
船员们都说,是灯塔指引了他们。
但他们没注意到,那晚的灯,其实熄过一次。
是在那行字出现的瞬间。
***
又五十年。
王朝更迭,镇天司早已裁撤,旧址改建为学堂。昔日森严的地宫成了学生探险的秘道,回音亭遗址被辟为纪念园,碑文上刻着:“此处曾囚禁千百种声音,今唯留风过耳。”
每年春分,仍有三声铃响自西北小学传出,不知缘由,亦无法阻止。
学者研究多年,终不得解。有人说是地质震动,有人说是金属疲劳,更多人则笑着说:“或许是ghosts在敲钟吧。”
而在新一代课本的附录中,收录了一篇短文,题为《静音者》: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所有人都必须听从同一个声音。
>后来,一个女人跳进了一口井。
>从此,人们学会了提问。
>她的名字无人知晓,
>她的事迹未曾记载,
>但她教会我们的那一句话,
>至今仍在每个孩子的口中传诵:
>**不信天上声。**”
课间休息时,总有调皮的学生跑到校园角落的仿制枯井旁,闭眼许愿。
“我想知道真正的历史。”
“我希望长大后能说真话。”
“我想变成像她那样的人。”
风穿过井口,发出悠长的回响。
没有人听见答案。
但每个人心里,都多了那么一点点勇气。
因为他们知道,哪怕全世界都在喧哗,
也总该有一处寂静之地,
让那些不敢说出口的话,
轻轻落地,生根发芽。
而那口井,
从未真正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