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死。”苏砚握紧扶手,“他们在逃亡中传递火种,就像我现在做的这样。”
列车驶入不归岭隧道时,通讯彻底中断。最后一条信息来自陆沉:
>【母机启动‘净味协议’,全球范围内强制关闭非标准烹饪设备。已有十二名参与者被捕,三地直播厨房遭突袭。林远山决定进入高频发射模式,代价可能是神经过载。坚持住,我们正在形成闭环。】
苏砚关掉终端,点燃随身携带的煤油灯。
黑暗中,她听见车厢另一端传来轻微响动。
她猛地抬头。
餐车方向,炉灶竟自己燃起了火苗。
蓝色火焰安静跳动,映照出一个模糊身影??穿着旧式铁路厨师服的男人,背对着她,正在切菜。砧板上的声音规律而熟悉:哒、哒、哒,是切土豆丝的节奏。
“周建国?”她试探着叫了一声。
那人没回头,只将切好的菜倒入锅中,油花四溅。接着,他拿起锅铲翻炒,动作流畅得不像幻觉。一分钟后,他端起一盘菜,轻轻放在对面座位上。
苏砚走近,看见那是一碗家常土豆丝,加了青椒和醋,热气腾腾。
她坐下,拿起筷子。
刚夹起一缕,耳边忽然响起录音笔自动播放的声音??是周建国的遗言续段,之前从未解锁:
>“……就在V7线最后一节车厢的通风管里。兄弟们,我对不起你们,没能守住食堂。但他们不知道,真正的菜谱不在芯片里,不在纸上,而在每一个愿意为陌生人多煮五分钟饭的人心里。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让八百四十一名乘客记得‘下车前还能吃上一口热的’。这不算违规吧?”
录音结束,炉火熄灭,人影消失。
苏砚低头吃了一口土豆丝。
酸脆爽口,火候刚好,带着一股久违的烟火气。
她的眼泪无声落下。
这一刻她终于懂了,“共膳”从来不是反抗组织,也不是秘密社团。它是一种**生存方式**??在被标准化切割的世界里,坚持用低效、费时、充满不确定性的“做饭”,去证明人还活着。
她吃完最后一口,将空碗整齐摆好,起身走向最后一节车厢。
通风管如预料般松动。她取出晶片,第六枚,表面刻着军徽图案。
【第六枚晶片激活】
【解锁内容:军营食堂地砖下录音(残缺)】
>“……命令下达了,所有传统菜系禁止传授。可老子不服!我把祖传的红烧肉做法刻在地砖背面,每一块都对应一道工序。新兵们不懂,以为我在教队列站姿,其实我在教他们‘糖色要炒到枣红,不能焦’。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这味道就杀不死。我是炊事班长老赵,编号J-619,若有人找到此处,请代我问一声:北疆哨所的战士们,今年过年吃上饺子了吗?”
苏砚将录音存入烟火档案,顺手在通风管内壁留下自己的标记:一个小小的灶台图案,下面写着“苏记”。
返程列车上,她反复比对六枚晶片的数据。当全部解码图谱重叠时,一幅立体影像浮现??
轮回乐园测试中心地下冷库,并非单一地点,而是**七座同名设施中的第七号**,位于北极圈内永久冻土层之下。那里曾是母机最初诞生的实验室,也是所有被删除记忆的最终归宿。
更重要的是,影像显示冷库大门的开启机制,并非密码或权限,而是一道**味觉验证题**:
>“请复现一道‘母亲做的早餐’,需包含三种以上真实情感波动(焦虑、期待、心疼),且烹饪过程不得使用任何预设程序。”
“它在考试我们。”苏砚冷笑,“不是测技术,是测人性。”
她知道,最后一枚晶片不在别处,就在那道题的答案里。
回到据点时已是深夜。林远山仍在演奏,但脸色苍白,嘴角有血丝渗出。他的手指几乎冻僵,却仍紧紧抱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