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永乐帝后 > 婚后一个月(第2页)

婚后一个月(第2页)

他拉着她,走到那张几乎占了半间屋子的书案前,献宝似的说:“你看,这儿比你原来那屋子敞亮多了,光线也好。往后,咱们就在一处读书写字,岂不妙哉?”

徐仪有些为难:“可你平日里,总要在这儿和属下们议事的。”

她总在旁边听着,多有不便。

朱棣却像是完全没听懂她的言外之意,打断了她的话:“正殿之后自有议事厅。你我夫妻一体,若真有不便之时,再添置一架屏风相隔便是。”

从此,这书房成了燕王府的主子们最爱待的地方,徐仪或临窗静坐抄经,或捧书默读,一抬头,便能看见朱棣伏在案前批阅公文时专注的侧脸。

朱棣与幕僚们商议军务政事,言辞激烈,偶一抬眼,便能望见徐仪的身影。

这般无需言语的陪伴,渐渐成了他们彼此的习惯,融入日常的点滴之中。

时光流转,初春的天气依旧寒凉刺骨。

燕王府内,一只铜锅,在屋子中央“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汤底是用羊骨、当归、枸杞熬了数个时辰的老汤,奶白浓郁,香气四溢。

切得薄如蝉翼的羊后腿肉,在滚沸的汤中一涮即熟,入口鲜嫩,毫无膻味。

朱棣几乎没怎么动筷子,只顾着给徐仪夹菜。

他将烫好的羊肉、鲜嫩的菌菇、爽脆的白菜,一股脑儿地堆在徐仪碗里,直到堆成一座小山。

“多吃些,你太瘦了。”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心疼的埋怨。

徐仪无奈地看着碗里的“肉山”,夹起一片递到他嘴边。

“四郎自己也吃,别总顾着我。你每日操劳,更该补补。”徐仪如今被他带坏了,时不时也语出惊人的玩笑一句。

朱棣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从善如流地张口吃下,眼底暖意流淌,仿佛能驱散这初春的冷意。

傍晚时分,若无要事,二人常会相携步入暖阁。熏笼里银炭烧得正暖,他们便倚在铺了狐裘的软榻上,中间搁一张小棋枰。

朱棣执子时,总是不疾不徐,谨慎中暗藏锋芒。徐仪则从容应对,棋风看似温吞守成,却总能在不经意间化去他的凌厉攻势。

几盘棋下完,往往是两三个时辰过去,天都已经黑了,下人们也不知何时点燃了灯笼蜡烛。朱棣最喜欢这时用自己的玄色大氅将徐仪裹住,倚在窗边看天晴月圆的夜色。

白日里,他们也会围着泥炉,温上一壶绍兴的花雕,就着几碟精致的干果,天南地北地闲聊。

从新近读的《六韬》《三略》,聊到《金刚经》里的禅理公案。

时光,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相伴中,飞快地流逝。

两人白日里形影不离,夜后,更是缱绻难分。

朱棣正值青春鼎盛,血气方刚,又对心上人守候多年,如今佳人在怀,那份压抑了许久的渴求,便如决堤之水,再难收敛。

徐仪每每被他缠磨至夜半,常是衣袍斜坠,云鬓散乱,神思昏沉地倚在他怀中睡去。

这日午后,天色又阴沉下来。

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着,不多时,竟又洋洋洒洒地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寒意浸透了庭院中的玉兰花与松柏,万物萧索。

朱棣却兴致颇高,特命人将城里最有名的醉仙班的乐伎召入府中,就在那风雪飘摇的庭院里,搭起了一座暖棚,丝竹管弦,一应俱全。

徐仪披着一件银鼠皮的斗篷,怀里抱着个鎏金手炉,与朱棣并肩坐在廊下,听乐伎们演奏。

丝竹之声在清冷的雪中显得格外清幽空灵,一曲哀而不伤的《醉太平·归隐》奏罢,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朱棣浑不在意这是前元的旧曲,侧过头,像是个博学的学究,和徐仪细细说道:“《醉太平》的韵律之妙,在于风格舒缓,音韵质朴,最宜抒写看破红尘、归隐田园之逸趣。”

徐仪听得入神,眸中光影流转,神情晦暗地点了点头:“词也填得绝佳。”她轻声道:“‘辞龙楼凤阙,纳象简乌靴;憎苍蝇竞血,恶黑蚁争穴’,字字如刃,入木三分,剖尽宦海浮沉。配上这清越的曲调,可谓珠联璧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