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宿乡现在民风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还是有点夸张,但大家的生活水平確实提高了不少。
起码多数人都已经在向著温饱奔了,
李逸也確实起到了榜样作用,他给乡民们借粮借钱,利息都比较低,在普遍倍息的年头,甚至借一还三,连朝廷公解钱放贷都收倍息,
李逸给乡民们借贷,却要低的多,而且很少会那种暴力逼债,不会逼人拿田地、妻女抵债。
他家的地租给乡民,既不会要什么保证金,也不会在地租外再额外加收其它,更不会经常指使佃户给自己免费干活。
压榨少了,佃户、乡人日子要好过不少。
何况李家在乡里还有诸多作坊,提供了许多赚钱机会,乡民农閒之余来做工,那可是能赚钱粮的。
李逸降低了借贷利息,其它地主大户自然也不好再吃相那么难看。
就连附近的马蹄寺等,都也把香积厨利息调低了。
而李逸以学会、路会等名义,搞的当铺、钱庄,百姓借钱方便,利息也低了,甚至手里有閒钱的,还能存进去吃点利息。
御宿乡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化很大了。
董老头觉得这是教化之功,
说李逸不仅让乡里无数孩童读书开眼,知晓了礼仪,也还坚持在办扫盲识字夜班,让乡民们可以来识字,知晓文化。
而李家逢年过节,还要看望寡孤,送上粮油。
乡里的弃婴孤儿,李家也大多收养了。
“老师,我等读圣贤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也只是做了些该做的事情。“
老董点了点头,
却突然严肃的批评起李逸来,“你说的没错,但你没做到,御宿乡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我都亲眼看到了,深为欣慰。
这些,都是你的功劳。
但是,
你如今不再仅是御宿乡罗家堡的李逸,
你现在还是大唐朝廷的代郡王,是司徒兼侍中,你是朝廷宰相,你不能仅局限和满足於御宿乡这一隅之地你应当心怀天下,
要把大唐都变的更好。
宰相,辅助君主治理天下也。”
李逸被董老头这般正色弄的有些哭笑不得,“老师,我已辞去侍中之职了,要不然现在也没空回乡来。”
老董气的吹鬍子瞪眼,手指颤抖著指著他,“为何?”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刚才怎么说的?”
“你能用几年时间,带领御宿乡民们过上温饱的日子,这很值得夸讚。可你得天子赏识,高居庙堂,成为宰相,你就更应当鞠躬尽悴,有责任辅佐君王,让天下百姓都过上更好日子。”
“老师,你消消气,彆气著身子了。
做事,不能一味埋头苦干,也得抬头望天。
更不能急,欲速则不达。
这国家朝堂之上,可比这御宿乡下一亩三分地复杂多了。
慢点好。”
老董道,“我虽是个教书匠,可观你在御宿乡的所为,你虽年轻但却是有大本事的,你把你在御宿乡的这一套,用在朝堂上,用之於天下,也定有大用的。”
“这天下,亡,百姓苦,兴,百姓苦,百姓太苦了。”老董拉著李逸的手,“其实百姓真的很容易满足的,你看御宿乡的百姓,他们现在就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