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716章 民以食为天(第4页)

第716章 民以食为天(第4页)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当家了才知艰难。

”吏部侍郎韩仲良迁民部尚书。“

”民部侍郎孙伏伽迁陕州刺史。“

”兵部郎中戴胄改任大理少卿,兼諫议大夫!“

李世民採纳韩仲文亩纳二升的义仓粮制,升他为民部尚书,由他全面负责制订义仓管理条规,並儘快推行天下。

孙伏伽的建议虽未被採纳,但他也由民部侍郎升为陕州刺史,新的义仓制度,將率先在陕州试行。

”刚才戴少卿说无逸在御宿乡里推行的社仓、会仓效果很好,这值得学习借鑑啊。“

长孙无忌坐在那,

对於这新的义仓制很是不满,这哪是什么义仓粮,这不就是义仓税或是地税吗?

亩纳二升,这让不久前从李逸手中买下一千顷地,后面又从封德彝手里买下百顷地,还到处大肆兼併田地,新晋为大地主的长孙无忌十分肉疼。

他现在有一千多顷田地,十几万亩啊,若是亩纳两升义仓粮,那就得缴纳差不多三千石粟。

三千石粟,年年都得缴。

虽说如今一石粟价才一百二十钱,比早几年跌了十倍,可三千石粟也要三十六万钱啊。

”陛下,

义仓粮按亩纳二升,这太不合理了。田有好有坏,產量有高有低,怎么能都亩纳二升,这是不公平。

如果要按田好坏来定等,又必然会有舞弊不实,仍然不公。

臣以为,不如率户出粟,按照朝廷已有的九等户,来纳义仓粟。“

”前朝便是按此法行了几十年。“

韩仲良直言,若按前朝的,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的標准徵收,义仓粮收贮太少。

”那就提高一些,上上户五石,上中以下递减。“

长孙无忌提议,上上户5石,上中户4石,上下户3石,中上户2石,中中户1。5石,中下户1石,下上户7斗,下中户5斗,下下户免徵。

这样一来,不论有田地的地主农民,还是没田地的商贾工匠,全按户等纳粟,相比起去统计田亩、田等,

九等户那都是现成的,不需要再那么麻烦的去调查清量,直接按已有的户等收便是。

前朝按三等户徵收,上户不过一石,他长孙无忌大方点,九等户徵收,上上户五石。

三千石还是五石,长孙无忌这帐还是算的很清楚的。

李逸的地更多,原来田地万顷,就算卖地大半,也还有几千顷地,如果亩纳两升,李逸一年得纳粟万石。

长孙无忌觉得得找李逸谈谈,一定不能按亩征这义仓粮。

堂堂国舅就算不能免掉,那也最多缴纳五石粟!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