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陆大人,沈知意忍不住蹙眉,严肃道:“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的东西要保证品质,不可用劣品毁了我们村的名声。”
“当然!我可是一直盯着的!还有那些外村种的辣椒,无论是谁家种的,品质不行,咱们绝对不能收。”郑三慎重道。
“就是那西红柿的量,咱们是不是得想办法提一提啊?”郑三转而问道。
“三哥不必担心,这次去顺水村,只要将银钱交给陈村长,定然会引起整个村子种植西红柿的想法。”沈知意温和道,这是辣椒走过的路。
“我去!我肯定能和陈村长聊成拜把子兄弟。”郑三积极道,恨不得现在就收拾着过去。
“交给三哥,我自然放心。临走前有句话要交代三哥,若是顺水村有人想买西红柿的幼苗,还请他们到这买。”沈知意满脸正色道,这也是她这个“菜铺”打开局面的契机。
“没问题!”郑三立刻答应下来。
虽然顺水村的事有郑三去跑,但上岩村的豆子还等着沈知意去收。
一商量好各自要去的地点,沈知意也不再耽误下去,带着赵大丫离开鸡公山,独留黄狗看家。
沈知意丝毫没意识到,所谓的“良辰吉时”是取决于对方有多急。
上岩村的路还是没有改变,不过这次沈知意和赵大丫有过经验,轻松找到登山门路,她们到来的时机刚刚好,已有人背着背篓从荒地里出来。
“大丫!”吴胖丫出声喊道,背着背篓还跑得如履平地。
“胖丫!”赵大丫欢快应道,可能用的力气大了些,引得赶路的牛儿哞哞叫。
吴胖丫很快跑过来,又停在牛车旁,对此不敢相信。
“过来啊!把背篓放上来,我们多说说话。”赵大丫已跳下牛车,主动拉过吴胖丫背上的背篓放在身后板车上。
这次沈知意坐在板车里,特意看着脚边的各个麻袋,那里面装的都是特意换好的铜钱。
“看来我们来的时间刚刚好,这些豆子都成熟了吗?”沈知意不由问道。
“嗯,熟了,俺们家是最后一批,所以在今天收。”吴胖丫拘谨地回道。
当初她们来时还穿的平常,如今是崭新棉布做的衣衫,哪里是吴胖丫这个穿粗布的乡野丫头能凑近的,这才造成她的自卑情绪。
沈知意看穿这点,主动和吴胖丫说道:“我来就是为了先把豆收走,价格暂时就定成你们卖给粮店的价格,三文一斤。”
“不、不是,俺们卖给粮店是一文一斤的。”吴胖丫诚实道。
“这只是暂时定的价格,得先让你们心安,才能有下一茬豆子能收。”沈知意平和道。
“胖丫别担心,这次我们带够了银钱!而且知意肯定有办法把这些豆子卖出去,还得卖得好,银钱肯定比现在还多!”赵大丫见识过太多次这样的事,对此格外有信心。
“大丫说得没错,这次我们是来收豆,下次就是来给村里人补银钱了。”沈知意笑道。
有她们这段闲聊打底,吴胖丫又诚实地将谈话漏出去,都不等郑村长把人喊齐说话,村民们就扛着麻袋过来,几乎用麻袋将村长家院子堆满,生怕来晚后就不收了。
郑村长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眼里发酸,都是穷怕了啊。
他余光小心地落在沈知意那边,见对方没有露出不耐烦或者生气表情,讨好地笑道:“姑娘,这豆子怎么收,您那边有章程吗?”
“只要检查后是好豆子就称重给钱,只是这多少重量、是哪家所种都要记录下来,方便今后再补。”沈知意扬声道,“大家也知道我当初所说的话,这些豆子是打算研究豆制品,等豆制品售出的九成价作为你们村豆子的售卖价,想要买走豆制品方子就要按照售卖价五成。只是见大家囤了这么多豆子会心生不安,所以才打算先用三文一斤价格收购。”
“大家不要急,也不要挤,一家一家来。”沈知意说道,可人还是在往这边挤。
赵大丫见状,拿着不知从哪里摸来的烧火棍猛地砸地,朝外喊道:“不要挤,再挤就不给称了啊!”
这话极有威慑力,人群瞬间变得乖巧,而这边称重记录也极其顺畅。
不过这次登记,还是费了三天功夫,她们也因此而成为上岩村的“名人”,走到哪都有人来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