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 > 第一百二十七章(第1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第1页)

厨房的钟走得慢。阮时苒在切菜,案板上“咚咚”地响。她换了手法,把刀口抬高一点,刀背震在木板上——清脆、稳定。宋斯年在洗碗,卷起袖子,水声被阳光折成一条线。“你切太快了。”他说。“那你就快点洗。”“我是按标准速度。”“你那速度,连洗洁精都能打瞌睡。”他侧头看她,嘴角动了一下:“我这是精细操作。”“你这是慢动作重播。”“我在延长和你共处的时间。”“宋斯年,你的情话库存是不是永远用不完?”“那得看研究对象提供不提供灵感。”她抬眼,刀停在半空。“灵感是你拿洗碗水泼我?”他摊手:“我只是举个例子。”“再举就没饭吃。”厨房外的风从阳台吹进来,带着栀子花的味道。他们一起在家办公已经两周——阮时苒整理调研数据,宋斯年写论文。这状态对旁人来说浪漫,对他们来说——像在做双人实验。她抬头,看他电脑屏幕上整整齐齐的公式,问:“你写了多少字?”“三千。”“你上次说是五千。”“我删了两千。”“为啥?”“不够完美。”“宋教授,你的完美主义再这么烧脑,有一天我真要报警。”“报警理由?”“你精神绑架自己。”“那你帮我解救。”她叹口气,走过去,顺手按下他笔记本的盖子。“去阳台晒太阳。”“我还没保存。”“保存你自己吧。”阳台上光正好。她坐在藤椅上喝茶,他靠在栏杆边看书。风吹得她头发乱,他伸手去拨,被她一巴掌拍开。“你手上有墨。”“那我擦干净再摸。”“你就不能消停会儿?”“你太静,我不习惯。”“那你找个吵的合作者。”“吵不出你这种频率。”她忍着笑,装出一脸正经。“宋斯年,你有完没完?”“这句话你上周说过三次。”“那你上周惹我三次。”“那我这次换句——你真好看。”“废话也分批讲是吧?”“这是多线程输出。”“我真怀疑你是不是用科研系统恋爱。”“高效稳定,不崩溃。”“……”她笑到没脾气,伸脚去踢他,被他抓住脚踝。“阮老师,这行为不学术。”“那我改成实验反抗。”“那我配合实验。”“宋斯年,你放手!”“放不了。”“你耍流氓呢?”“合法研究。”“那我退出项目。”“合同签了,解约需双方同意。”“……宋斯年。”“在。”“你真活该被论文压死。”“那也得你签死亡证明。”笑闹一阵后,阮时苒靠在椅子上,长叹口气。“日子过得太安稳,有点不真实。”宋斯年拿书的手一顿,抬眼看她。“你不喜欢安稳?”“喜欢,但太久没风浪,就怕静得出奇。”“那你需要风?”“不是风,是提醒。”“提醒什么?”“提醒我,我们的生活不是光靠笑撑起来的。”“我知道。”她转头看他,阳光切在他侧脸上。“有时候我想,我们都太理智了。连幸福都在计划。”“幸福也要管理。”“那你真该出本书,名字我都想好了——《爱情管理学》。”“副标题是?”“论高智商男人的迟钝浪漫。”他轻轻笑:“那你写序。”“我拒绝。怕丢人。”“那我写致谢。”“谢谁?”“谢你让我活得不像论文。”她怔了怔,目光软下去:“宋斯年,你这话偶尔能救场。”“我在学。”“学得不错。”他伸手,轻轻勾了一下她的指尖。两人都没说话,只是对视了一瞬。外头的风忽然起了,栀子花的香气浓了一点,风铃被吹得“叮当”作响。夜里,阮时苒窝在沙发上看节目重播。屏幕上,他们那期节目又被剪成短视频在放。弹幕还在刷——【他们俩怎么这么配!】【宋教授那句“生活”我到现在还没缓过来。】【我不信这不是恋爱剧。】她笑着关掉电视。厨房里,宋斯年正在煮面。“你还没吃?”她问。“想煮给你吃。”“我不饿。”“那你陪我。”“行。”她坐在餐桌旁,看他忙碌。他切菜的样子安稳、克制,连放调料的动作都像实验。“你以后要是当了老师,学生肯定怕你。”她说。“我已经是。”“我说的是当爸那种。”他手上的刀顿了顿,回头:“你在暗示什么?”,!“没暗示。”“那明示。”“我饿了。”“那我快点。”“……宋斯年,你的逻辑回路真奇怪。”“但有效。”面端上来,她舀一口,咸淡刚好。“这次水平提升了。”“进步源自生活。”“闭嘴。”“遵命。”夜色深了,厨房的灯柔柔地亮着。他们的影子被拉长,重叠在地上。窗外风轻,风铃偶尔一响。阮时苒低声道:“宋斯年。”“嗯?”“你觉得我们现在算幸福吗?”“算。”“那小满吧。”“小满?”“满太圆,容易碎。小满正好。”“那我陪你,慢慢满。”“宋斯年,”她笑着叹息,“你什么时候学会说人话的?”“从遇见你开始。”“那我可真是你人生硬件更新。”“而且永久授权。”她笑着低下头。桌上那碗面还热着,汤气升腾,灯光稳稳的——日子平淡,却刚好,像她说的——小满,未至,但已甜。阮时苒醒得早,天还没亮,窗外一片灰白。她听见厨房有动静,水壶沸腾的声音盖过了风声。她披着外套走过去,看见宋斯年在煮粥。桌上摊着一堆文件,右上角的信封标着红章。“你今天要出门?”她问。他点头:“市里的项目开会。”她走近,扫了一眼文件上的字眼——“外派考察”。“多久?”“三个月。”她没立刻说话,只拿勺子搅了搅锅里的粥。蒸汽扑到她脸上,热气模糊了眼镜。“你不提前说一声?”她声音低着,带一点沙。“昨晚刚确定。”她“嗯”了一声,没再问。宋斯年看着她的侧脸,似乎想伸手,却又停了。“我知道你不喜欢突然。”“只是没准备好。”“我会常回来。”“别说这些。”她抬起头,目光平静,“这事你该去。”他微微一怔,像没想到她会这么说。“我只是希望,你别带着负担。”她继续说,“你的路不该因为我变窄。”他沉默了很久,才道:“那你呢?”“我还有论文、学生、调研,还有一堆没收尾的计划。”“那很好。”“宋斯年,我们都该往前。”厨房安静下来,只剩风铃声在远处摇。上午,他收拾行李。阮时苒帮他叠衬衫,手法利落。阳光从窗台滑下来,落在地上两人的影子重叠又分开。“带厚衣服。”她说。“那边暖。”“晚上也暖?”“那我加一件。”“药带了吗?”“在侧袋。”“好。”他们之间的对白简短而克制,像两人都在维持着某种默契。他拉上拉链,房间的空气被压得很轻。“苒子,”他忽然说,“我走之前,有件事。”她抬头。“那份‘青年自立’的项目,我已经递交为独立课题,署你第一作者。”“我没签。”“我代签了。”“宋斯年——”“这是我欠你的。”阮时苒没再出声,只是看着他。他神情淡定,眼底却隐约有光。“好。”她最终点头。送他去车站的路上,天阴了。街边的树落了一地叶子,风卷起来,吹进她衣袖。他把行李放上车厢,回头。“你回去吧,天凉。”“路上小心。”他应了一声,却没动。列车鸣笛,广播响起。他忽然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动作很轻,却带着一股笃定。“我走这趟,是为了回来能更稳。”她点头:“我等你回来开风铃。”“好。”火车缓缓启动。他没再说话,只隔着车窗看着她。那一眼很长,像一段没说完的句子。客厅安静,风铃仍挂在阳台口。她站在窗前,看那风铃晃了几下,发出细碎的声响。桌上那碗早上的粥已经凉透。她拿起来,倒进水池里,水声落下,干净利落。然后,她坐在书桌前,把那份项目文件摊开。落款处,宋斯年的字迹笔挺。她盯着那行“第一负责人——阮时苒”,心口有点发紧。……冬天的风冷得干脆。火车到站的广播声被压在厚厚的云层下,宋斯年走出站口时,天色刚亮。外派的地方是个沿海小城,空气里有咸味,风大到能卷起人衣角。他提着箱子走进宿舍,一间旧楼,白墙上挂着防潮灯。他把资料堆在桌上,窗外是模糊的晨雾。这就是他的新战场——无数数字、访谈、样本,和一段没法带走的日常。他打开随身的收音机,拨到新闻台。主持人正在念:“南方冷空气减弱,北方气温回升。”,!他笑了一下,那正是阮时苒所在的方向。阮时苒这边,城市正入冬。她照旧上课、写稿、开组会。有人问她宋教授最近去哪了,她轻描淡写地答:“外派研究。”那天她在办公室改报告,抬头时窗外飘了第一场雪。她突然记起,去年第一场雪,他们刚一起完成节目录制。那时他递给她一杯热豆浆,说:“统计上,喝豆浆能提高幸福感。”她笑着摇头,继续写字。笔尖下的墨色一点点晕开。两人靠信件和电话保持联系。电话不多,信件倒是常常寄。宋斯年的信总是整齐:【今日风力五级,气温九度。项目进展良好,村民对新方案接受度提高。】【你那边听说雪停了吗?别忙太晚。】阮时苒的信则带点生活气:【栀子花枝折了两根,我剪了插瓶里。】【风铃还在响,你那边有没有海浪声?】有时她写完信,又不寄出去,只叠成小方块塞进抽屉。她怕他太忙,怕寄过去的时候,风都换了方向。一个月后,她接到电视台的邀约,要她做一次公开讲座。主题是“青年成长与时代变迁”。她本不想接,后来想了想,还是答应。讲座那天,她站在灯光下。台下坐满了学生。她讲得平稳,没有稿子,只讲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变化。“有时候成长不在于得到,而在于学会接受。”她停顿了一下,眼神落在某个虚空的角落,“有些人离开是为了回来得更好。”掌声响起。后台的风吹进来,带着一丝冷意。她忽然觉得,那一刻他也能听见。海边的城镇,傍晚时常起雾。宋斯年站在堤岸边,风卷着潮气,打在他脸上。他手里拿着一封信,信纸有些旧,是阮时苒寄的。【昨天学生问我,幸福是什么。我说,不是拥有,而是有人同行。】他看完后,信折得更平,放进口袋。旁边的同事喊他:“宋教授,明天那组数据要对完。”“知道。”他答。夜色深下去,街灯亮了。他忽然有种奇怪的错觉——那盏灯的颜色,像阮时苒家阳台那盏。春节前,他终于请到短假。火车票难买,他硬是候补上了一张站票。一路颠簸十几个小时,到家时已是夜里十一点。他站在阮时苒的门前,手冻得发红。风铃在门口晃动,叮的一声,像轻轻的应答。他抬手敲门。没几秒,门开了。阮时苒穿着毛衣,头发散着,脸被暖光染得柔软。她愣了半秒,随即笑了。“你提前回来了?”“火车早了点。”“你站了一路?”“站也值。”“喝水吗?”“先看你。”屋里很暖,空气里有面汤的香气。他脱了外套,坐下。桌上那盏灯还亮着,风铃声从外面隐约飘进来。“我以为你要等到年后。”她说。“项目告一段落。”“顺利吗?”“比想的更难,但没放弃。”“你啊,”她笑了笑,“总是要跟世界掰扯。”“掰扯完了,回来跟你吃面。”她起身去盛汤。“我就知道你饿。”“我饿,但不是因为饭。”“那你饿什么?”“想你。”她端着碗的手微微一顿。“宋斯年。”“嗯?”“你什么时候变得会说人话了?”“从有地方想回的时候。”她没再说什么,只把那碗面放到他面前。汤冒着热气,雾气在两人之间升腾。:()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