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金融渗透(第3页)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金融渗透(第3页)

但他再未拿起铜铃。

直到某年冬至,海南岛突降罕见寒潮。三亚湾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岩洞中的盐蚀文字清晰可见。一群海洋考古学者在此作业时,意外发现一处隐蔽夹层,内藏数十片龟甲与竹简。经鉴定,竟是宋代琼州府渔民联盟的盟约文书,记载了当时百姓联合对抗贪官勒索的全过程。最关键的一段写道:

>“吾等虽贱,亦为人子。田不可夺,妻不可辱,命不可轻。若有同难者呼救,必赴不辞。违者,天地共殛。”

>

>??盟誓人:陈阿海、吴二姑、林大脚、郑寡妇、黄童生等三百一十七人,天圣五年腊月初八。

学者们激动不已,立即召开发布会。记者问及意义,领队教授沉吟良久,答道:“这说明,中国人从来不怕站起来说话。只是很多时候,他们被迫沉默太久。”

发布会结束当晚,有人在会场外发现一块黑布包裹的物件。打开一看,是一枚铜铃,铃身斑驳,铃舌残缺,却干净得像是刚刚擦拭过。旁边放着一张纸条,字迹苍老而坚定:

>“你们已经听见了。

>接下来,轮到你们去听别人。”

无人知晓是谁送来。

但从那以后,全国各地的“述往堂”开始增设“倾听角”。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坐下讲述自己的经历??无论是被打压的工人、被拆迁的农民、还是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愿担任“记忆志愿者”,带着录音笔走进养老院、监狱、精神病院,记录那些即将消逝的声音。

十年过去,当初跟随忆生行走西北的少年们,如今已成为各地记忆工程的骨干。他们在四川建起“声音长城”,将十万条口述音频刻录在陶瓷板上,嵌入山体隧道;在内蒙古设立“星空图书馆”,每逢晴夜,便用激光将历史文字投射于云层;在台湾海峡两岸,发起“跨海共读”活动,两岸老人同步朗读同一本家书,借由卫星直播连接彼此。

而那座传说中的“记忆之山”,终究没有建成。

因为人们终于明白,阿禾当年所言非虚:山会崩,碑会倒,唯有传承不断的人心,才是永不熄灭的火种。

又是一个清明。

敦煌的沙丘依旧寂静。那枚铜铃已被黄沙完全掩埋,只露出一角青绿。风掠过地面,发出细微的呜咽,宛如低语。

远方的地平线上,一群孩子正徒步走来。他们背着竹篓,手里拿着毛笔和墨汁,胸前佩戴着小小的铜铃挂饰。带队的老师告诉他们:“我们要去的地方,曾经有一位老人走过。他一生没有留下名字,却让千万人找回了自己的名字。”

孩子们仰望天空,齐声朗诵:

>“月光光,照海港,

>海盗船,挂官旗。

>妈妈死在网中央,

>爸爸埋进盐仓墙。

>小小棺,藏三日,

>出来不见读书郎。

>和尚说我该忘掉,

>可我偏偏记得牢。”

歌声飘散,随风穿越戈壁,掠过长城,飞越长江黄河,落在每一寸曾被遗忘的土地上。

某一瞬,深埋沙中的铜铃,轻轻颤了一下。

没有人听见。

但它确实响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