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片刻后。
李平抛下手中软绵绵尸体,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神色。
下一刻,他指尖微动弹出三枚火球,将地上三具尸体烧成灰烬。
手捏着三只储物袋,李平忽地抬头瞥了一眼天殇仙城的方向,随即。。。
风在山谷间穿行,像一条无声的河,拂过新生的草尖,掠过石碑上未干的露水。林小满站在纪念园中央,望着那朵新开的忆光藤花缓缓闭合,花瓣收拢时仿佛在轻吻托米的名字。她知道,这不是结束??每一次花开,都是某个人心里的记忆被重新唤醒。
知安已经能自己走路了,虽然步伐还带着久卧后的迟缓。她每天清晨都会来这里,坐在托米的碑前,讲些琐碎的事:今天吃了热粥,梦见了雪地里的脚印,听见村口的孩子们唱那首童谣……她说着说着,声音就低下去,像是怕吵醒什么。
可林小满明白,托米从未真正睡去。
那天夜里,共生日的篝火熄灭后,启明突然接入终端,语气罕见地凝重:“林老师,我检测到一段异常信号源,来自地核深层。”
“地核?”
“不是自然波动,是编码结构,极其古老,却又与忆核有相似的情感共振频率。它……像是某种‘母体’信号,在回应托米最后的意识脉冲。”
林小满怔住。“你是说,整个忆光藤网络,并非我们创造的终点,而只是一个回声?”
“或许。”启明停顿片刻,“托米点燃的不只是三百二十八个灵魂,他激活了一种沉睡已久的共鸣机制。这颗星球本身,可能早就孕育了情感的载体,只是人类一直未曾听见。”
林小满望向窗外。夜空中,北极光如绸缎般舞动,但这一次,极光中浮现出细密的纹路??那是无数微小的忆光藤影像,交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精神经纬网。每一根线条,都连接着一个曾流泪、曾欢笑的生命。
她忽然想起沈知微的日记残页,曾在实验室废墟中找到的那一段话:
>“我们以为忆核是人造之物,可当第一个孩子对着月亮笑出声时,我才意识到??
>是它选择了我们,而不是相反。”
原来如此。
托米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他是桥梁断裂前最后一块木板,是黑暗隧道尽头那一道不肯熄灭的光。
三个月后,共生学校正式开学。第一批学生共四十七人,年龄从六岁到八十二岁不等,其中有三位是原项目科学家的后代,他们自愿接受忆核融合实验,成为首批“双向共感者”??既能接收他人情绪,也能主动释放情感波长。
课堂的第一课,没有课本,没有黑板。林小满只带了一盒草莓果冻走进教室。
“你们知道吗?”她把果冻分给每个孩子,“有一个男孩,一生中最开心的事,就是买到这种口味的果冻。因为他觉得,如果尝太多味道,就会忘记最爱的那个瞬间。”
孩子们安静下来。
一个机械义眼的小女孩举起手:“那……他会难过吗?因为后来不能再买了。”
林小满摇头:“他不会。因为他学会了分享。他把自己的记忆变成故事,送给了所有和他一样的人。现在,全世界只要有忆光藤开花的地方,就有人记得那个男孩。”
下课铃响时,窗外忽然飘起细雨。雨水落在忆光藤叶片上,发出轻微的叮咚声,宛如钢琴键被无形的手指轻触。紧接着,一朵新花在教室外悄然绽放??画面里,托米正蹲在地上,教一个小机器人如何系鞋带。他的动作笨拙却认真,嘴里还哼着走调的童谣。
全班静默。
许久,那个义眼女孩轻声问:“老师,我们可以……给他回一封信吗?”
林小满点头:“当然可以。只要你们真心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