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按兵不动,反而加紧推动女子学院的制度建设:设立“六斋”??文斋、算斋、医斋、律斋、工斋、艺斋,分别教授诗书、算术、医药、律法、技艺与乐舞;制定学籍档案,每生一册,记录学业进度与心理成长;更秘密筹建“女子科考模拟场”,仿照殿试流程训练应试能力。
与此同时,林素心已启程北上。她在临行前交给戴缨一封信,字迹潦草却坚定:
>“先生:
>
>我曾梦见妹妹被人拖进雪地,嘴里塞着破布,眼睛睁得极大,像在喊我。醒来后,我知道我必须去。
>
>您说希望值得坚守,可我希望的不只是活着,而是让她也能站着活。
>
>若我不回,请替我在春衫种一棵腊梅。明年花开时,若您看见有蜂来采蜜,那便是我回来了。”
戴缨将信贴在胸口,久久未语。
一个月后,边关急报传来:林素心一行在雁门关外遭遇伏击,护卫二人殉难,但她凭借地形熟悉,带着十二名被拐少女突围成功,藏身山洞七日,靠野菜雪水维生,最终被陈砚部属救出。
更令人振奋的是,她在敌方遗尸身上搜出一枚铜牌,刻有“内侍省?影卫营”字样??这是皇宫直属的秘密武装,仅听命于极少数权宦!
戴缨盯着那枚铜牌,指尖冰凉。
“李德全果然还在宫里,而且地位未倒。”她低声道,“他不仅活着,还掌控着一支不见于册的杀手部队。谢景和只是前台傀儡,真正操纵‘霜叶计划’的,是紫禁城深处那位多年隐忍的老狐狸。”
她立即修书致裴文渊,附上铜牌拓片与林素心口供,请其设法彻查内侍省近十年人事任免,尤其是那些未经礼部备案、直接由皇帝钦点入宫的太监。
与此同时,她做出一个惊人决定:派遣五名最优秀的毕业生,伪装成宫婢,通过即将开启的“宫女选秀”进入皇宫。
“你们的任务不是刺探,而是生存。”她在密室中对五人说道,“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每一顿饭的来源,每一次召见的背后动机。我要知道宫墙之内,谁在沉默,谁在哭泣,谁在深夜焚毁文件。”
五人含泪领命。
三个月过去,春衫书院日益壮大,学生人数突破八百,影响力辐射十余省。民间流传新谚:“家中有女读春衫,不求金簪求笔杆。”甚至有穷苦人家女孩自创“土纸抄经”,用灶灰调水在废纸上练字。
然而,平静之下,杀机再起。
某夜,戴缨正在批阅学生论文,忽觉头晕目眩,手中的朱笔掉落。归雁冲进来时,只见她唇角渗血,茶盏边缘残留淡淡杏仁味。
“有人投毒!”归雁尖叫,立刻封锁膳房。
经查,厨娘乃书院老仆,清白无疑。但在其柴垛夹层中发现一张匿名纸条:“春衫不死,毒亦无效。然先生寿数,终有尽时。”
戴缨卧床七日,靠猛灌绿豆汤催吐排毒,总算捡回性命。醒来第一句话却是:“查最近三个月所有寄给我的书籍邮包,特别是署名为‘旧友赠阅’的。”
果然,在一批看似寻常的《女则辑注》中,发现夹页涂有微量曼陀罗粉,遇热挥发,长期吸入可致神志昏聩、暴毙无形。
“好精密的谋杀。”戴缨冷笑,“不用刀,不用药,只需让我慢慢疯掉,然后世人会说:看啊,那个狂妄的女人终于癫狂了。”
她不再等待朝廷反应,果断启用最后一步棋??公开出版《春衫纪事》。
此书共分五卷:首卷记自身蒙冤流放、创立书院之始;次卷揭“霜叶计划”如何以教育为名行奴役之实;第三卷详述谢氏勾结官宦贩卖女童的证据链;第四卷直指皇宫内部存在非法调包皇嗣的惊天秘闻;末卷则提出“女子治国不必逊于男子”的政治理想,并列出历代才女功绩表。
印刷之日,全院学子轮流上阵,油墨染黑了双手,也点燃了眼睛。